装备上新 农业升级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7-25 11:45:55

七月十五日,在洛川县秦关供销合作社,工人在分拣苹果。 通讯员 李进摄

7月18日,茶农利用采茶机采茶。 通讯员 刘东摄

冷链物流让洛川苹果“鲜”行天下

通讯员 李进 田伟

7月15日一大早,洛川县秦关供销合作社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戴着手套进行苹果分拣、打包、装箱,几辆冷链物流车停在气调库外等候,即将载着打包好的苹果奔赴全国各地。

这座由洛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建成的气调库,为苹果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旅程”提供保障。

“我们的气调库库容为2000吨,温度保持在零下0.5摄氏度到零下2.5摄氏度,苹果摘下后24小时内就能入库,有效延长了苹果保鲜期。”洛川县秦关供销合作社制冷设备管理技术员郭雄卫说。

为解决苹果“保鲜难、储存贵、销售散”的问题,洛川县在科学布局基础设施、升级技术设备等上发力,进一步织密覆盖全县的冷链服务网络。

“我们的气调系统控温精准,冷藏费每斤低于市场价5分钱,受到果农欢迎。我们还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帮助农户销售苹果,助力群众增收。”洛川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屈艳说。

洛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加大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先后建成5座共1.6万吨苹果储藏气调库,并配套了2条4.0智能选果线。如今,洛川县的苹果冷库贮藏能力达68.3万吨,推动了洛川苹果实现从“卖一季”到“卖四季”的跨越。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各级供销社加快构建辐射全国的流通网络,让洛川苹果通过产、供、销体系,更好更快地走向全国。”洛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雷张锋说。

机械化助力汉阴茶产业降本增效

本报通讯员 刘东 王建霞

“有了这台采茶机,不仅采茶快了,人也轻松不少。”7月18日,汉阴县凤凰山茶业专业合作社的茶园里,务工群众张大斌说。

推广采茶机是今年汉阴县在茶产业发展中推动生产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

“以前一个人一天只能采10公斤左右的茶,现在用采茶机一个人一天能采100公斤左右。今年,我们利用机械采茶,极大地降低了采摘成本,提高了采摘效率。”汉阴县凤凰山茶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春说。

山上,采茶用上了采茶机;山下,茶企换上了新设备。在安康果蜜红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集萎凋、揉捻、提香等工序于一体的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刚刚采摘的夏茶鲜叶,经过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变成红茶。

安康果蜜红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卫平说:“用机械制茶降本增效,能最大化让利消费者。”

安康果蜜红茶的诞生,拓宽了汉阴茶产业发展的路径。此前,多数茶企在茶叶生产加工中依赖人力,效率低、产量有限且成本偏高。为破解这一困局,汉阴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引导茶企购置采茶机、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推动全县果蜜红茶生产从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转向机械化生产,推动茶产业加速发展。

“我们对机械采制的果蜜红茶和手工采制的果蜜红茶做了比较,从比较的结果来看,机械采制的果蜜红茶品质优秀,达到了我们的品质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鲁成银评价。

茶产业是汉阴县的支柱产业。全县年产茶叶2400吨,产值8.1亿元。作为当地茶产业的生力军,果蜜红茶发展势头强劲。“今年,预计全县可产果蜜红茶800吨。下一步,我们将制定果蜜红茶机采机制标准化工艺流程,全力打造红茶行业标杆。”汉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明说。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