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东雷抽黄灌区主干渠 通讯员 左丹丹 摄(资料照片)
记者 史王萍 通讯员 左丹丹 宋一丹
近期,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东雷抽黄灌区用水需求激增。为应对“农田喊渴”的紧急状态,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从水源调度到渠道巡查,从设备检修到精准供水,凝心聚力持续奋战,全力保障农作物生长用水需求。
当前正值第二轮夏灌用水高峰期,截至7月12日,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已持续运行150天,渠首抽水17065万立方米,浇地167万亩次。在灌区春夏连旱的情况下,确保了粮食稳产高产,各类农作物应灌尽灌早灌,也保证了合阳县渭北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及时供水,滩区鱼塘、莲菜适时补水。
提前谋划 保灌保供
作为全省抗旱灌溉主力军的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管理措施,着力提质增效,积极延伸服务,充分发挥了工程设施、设备多,抗旱减灾保灌保供能力强的优势。
2月13日,枢纽一站开机春灌后,该中心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信息,对灌区种植结构与旱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于4月初提前部署了春夏连灌工作,要求各站改变春灌结束后统一进行机电设备检修的传统做法,科学合理调整机房值班人员,以党员技术骨干为重点,成立突击抢修队,随时排查设备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检修、连夜突击抢修,保障群众用水需求。共计检修机组42台,突击抢修设备21台,大修水泵12台,检修及更换闸阀、真空泵26台,抢修干、支渠水毁工程4处,为灵活调度、大流量、长历时灌溉供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数字赋能 节水增效
今年以来,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持续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发挥数字孪生灌区优势,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把单站运行管理变为全系统智能化调度,使泵站备用机组在用水高峰期全部投入运行,把每轮次灌溉时间由25天缩短为13天,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效益。
同时,该中心依靠卫星遥感影像,准确掌握作物类型及空间分布,快速追踪旱情变化,预演配水调度及供水过程,生成最优灌溉方案,实现配水稳、准、均、灵;利用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对7条总长150公里的干渠实施网上监督,闸门远程控制,杜绝“跑冒滴漏”;积极开展“吨半田”灌溉管理试验,推广小畦快灌节水模式,使亩均灌水定额下降10%以上。
深化服务 应灌尽灌
当下,正值灌区灌溉用水关键时期。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积极作为,加大服务力度,全面推广“农水宝”App交费结算系统,让群众浇地省心省事。
东雷抽黄灌区有42座村办小高抽,涉及31个村2.36万亩农田,普遍存在设备老化、管理水平低、灌溉运行保障差等问题。面对这些难题,该中心各党支部分别组织动员党员技术骨干冲锋一线,统筹调度,包联指导辖区小高抽运行管理,帮助维修水泵、电机,参与抢修设备11台,把群众的“担心事”办成“暖心事”。
目前,东雷抽黄灌区5个管理总站分别成立了抗旱服务队,为缺劳困难户浇地1200多亩次,切实做到不落一户,应灌尽灌,全力以赴为今年灌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