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赵芬正在采摘桑葚。记者 谢祯 摄
5月25日,走进秦都区双照街道消渡村桑葚采摘大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成片的桑树枝头挂满了紫黑色的果实,泛着诱人的光泽。
种植户赵芬正穿梭其间,一边细心地为游客示范采摘技巧,一边用手机拍摄短视频发到抖音平台和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大家看,今年的桑葚又大又甜,周末带上孩子来体验采摘乐趣吧!”她对着镜头热情地招呼。“要挑这种深紫色的,轻轻一碰就掉的才是熟透的。”赵芬的声音里满是笑意。游客王婷和朋友们提着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以前都是在超市买,没想到现摘的这么甜!”王婷说着,将一颗桑葚送入口中,紫色的汁水在唇齿间迸发。
这片生机勃勃的桑葚大棚背后,是赵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天刚蒙蒙亮,她和丈夫就已经在大棚里忙碌起来。测温、通风、浇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把控。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家的桑葚,赵芬每天都会在抖音平台和微信朋友圈发布桑葚生长的最新动态,吸引了不少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采摘。
“桑树娇贵得很,温度高一点低一点都会影响结果。”赵芬边说边轻轻抚过枝条。为了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她多次前往兴平、杨凌参加培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种植要点。
“最困难的是刚开始的时候。”赵芬回忆,那时她经常和丈夫在地里忙到天黑,看着刚栽下的小树苗心里没底。如今,两个大棚里的“大十”品种桑葚长势喜人,果实饱满多汁,咬下去能感受到颗粒分明的果肉在口中爆开。
这种美味也格外珍贵,“这个桑葚摘下来半天就会变质,所以基本上都是游客来棚里现摘现吃。”赵芬说。现在她通过微信提前预约的方式,合理安排游客的采摘时间,既保证了桑葚的新鲜度,又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望着满棚的累累硕果,赵芬已经开始规划更远的未来。“明年我想扩大规模,等规模再大些,我还想尝试做桑葚酒和桑葚干。”赵芬兴奋地说。
(记者 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