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柞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来源:农业科技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4-14 16:49:45


航拍的柞水县金米现代农业产业园。

四月的柞水,春意盎然,处处孕育着生机与活力。

走进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一箱箱新鲜平菇沐浴在阳光下,光泽诱人。种植户陈立平介绍,今年种了52个大棚平菇,新增50万袋菌种,产量预计比去年增加两成以上。产品销往多地,冷链运输下全年基本无淡季,市场需求旺盛。

不远处,车家河村荣光合作社大棚里,羊肚菌破土而出。村支书王学军说,今年试种17亩羊肚菌,预计亩单产1000斤鲜品,按当前价格,亩产值可达10万元。

老庵寺村的香菇大棚同样生机勃勃。集体经济负责人李小涛称,自去年10月上架出菇,品质高、产量稳,干香菇每公斤售价为40多元,市场走俏。数十名村民在此务工,既能顾家又能增收。

近年来,柞水县依据“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等思路,做强木耳及食用菌产业。出台多项政策,吸引各类经济组织参与。农民通过出租土地、基地务工等形式,增加了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2024年,全县食用菌产量增长20.4%,今年一季度预计增长33.33%。

特色养殖是柞水的亮点。在龙潭村麝香众兴公司,经理党泽介绍,今年养了320只林麝,预计出栏100只,产值700多万元,比去年增加15%左右。预计取麝香1020克,产值40多万元。收购村民采摘的干树叶当作饲料,带动100多户农民每户年增收约两万元。

柞水李玉院士工作站所在的金盆村,是重点珍禽养殖基地。柞水龙腾公司鸸鹋养殖顺利,年产鸸鹋种苗1000余只,每只产油15—17斤,年营业收入超500万元。该公司通过精细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综合收益翻番,带动22户脱贫户户均增收5000元,让30余名农户参与劳务。

柞水县地理气候适宜特色养殖,前景广阔。近年来,林麝、鸸鹋等特色养殖势头强劲,重构农业产业化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2024年,该县特色养殖畜牧业增长28%,预计一季度增长30.82%。

如今,柞水县已形成以木耳为主导,多种产业并举的现代农业格局。全县2917个大棚,木耳品牌价值50亿元,特色菌类蓬勃发展。建成91个种植基地、12个特色养殖基地,去年一产加深加工附加值达9821万元,带动4306 户1.5万人就业,人均增收2.3万元。

柞水县做强各类经济,做精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