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蛋鸡吃上“营养餐”,小蚕住上“智慧屋”石泉农业向数字要效益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7-16 10:24:37

x

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现代化养蚕工厂的工人把共育好的小蚕分发给农户(资料照片)。

通讯员 许兵文/图

7月8日,笔者走进石泉县饶峰镇富硒蛋鸡养殖场,只见智能化养殖系统实时监测并精准调控着养殖环境。在这里,鸡住上了“空调房”、吃上了“营养餐”,鸡蛋“坐”上了传输带,实现了“料不见日、舍不见人、粪不落地”的智能化蛋鸡养殖模式,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们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通过智能化养殖系统调节光照、温度、湿度等多项环境指标,促进蛋鸡健康生长。目前,养殖场共有蛋鸡5万余羽,日产鸡蛋2500公斤,每天只需要4名工人就能完成饲养工作。”饶峰镇富硒蛋鸡养殖场负责人刘宽明介绍。

眼下,池河镇明星村现代化养蚕工厂在进行夏季第一批小蚕共育。“再过几天,这批蚕将分发到蚕农家中饲养。我们将小蚕共育交给技术精湛、设备先进的专业主体来做,确保了蚕在更为优良的环境下饲育。这有效提升了蚕茧品质、增加了农户收益。”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宋世兵说。

去年秋季,池河镇引入智慧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和智慧共育环境物联网IOT平台,运用变频石墨烯地暖升温、超声波雾化加湿等技术,对小蚕共育环境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小蚕共育智慧化、大蚕饲养省力化、上蔟营茧自动化、蚕茧收购电子化、生产设备现代化、蚕辅服务数字化。

池河镇人大主席吴晓介绍,全镇已建立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试验中心及9个小蚕共育室和1个蚕茧收烘中心,小蚕共育、技术服务、智慧管理实现全覆盖,蚕桑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石泉县向“新”出发,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融入农业生产,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化设备,大力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不断推动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

截至目前,石泉县在16个规模化养猪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7个规模化养鸡场推行自动给料、视频监控、粪污自动化清理等智能化养殖系统,建设池塘养殖智能化示范点2个,打造现代设施渔业智能化示范点1个。以中池镇堰坪村、城关镇丝银坝村等为数字农业试点村,配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气象病虫害及肥力温湿度监测、清扫消毒等智能化无人化生产作业设备,全县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升。

“通过大力实施智慧农业,有效带动了群众增产增收,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余元,同比增长7.4%。”石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传华表示,石泉县将继续在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和模式创新上给予智慧农业有力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实现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