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花大叶杓兰
为研究区域生态保护提供宝贵样本
近日,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例行监测中,惊喜发现一处数量逾120株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叶杓兰的野生种群。这是迄今为止陕西省境内发现的数量最多、更新良好的大叶杓兰野生种群,为研究该濒危物种及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样本。
保护区资深巡护员、被誉为“活地图”的刘平是此次发现的关键人物。他在日常巡查重点区域时,敏锐察觉到以往零星分布的大叶杓兰变得密集,并发现了一株罕见的两朵花个体。经仔细清点,该区域大叶杓兰数量突破120株。“原先只是零星几株,这次发现这么集中,还有双花植株,确实令人振奋!”刘平说。
大叶杓兰属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 因其极高的园艺和药用价值,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并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等级。该物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需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中,且对光照、温湿度变化极端敏感,自然繁殖率低,野外种群稀少。
“此次发现的种群不仅数量罕见,更重要的是呈现多龄段结构,幼株与开花株共存,表明其自然更新状态良好,种群具有稳定性。”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高级工程师宋要强在实地考察后指出。他解释,自然状态下,大叶杓兰通常仅零星分布几株至十几株,同一地点种群超百株实属难得。
大叶杓兰种群规模常被视为区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有着“一朵杓兰,万山生机”的生态内涵。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义方表示:“保护区分布着包括大叶杓兰在内的8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占全省濒危物种半数以上。此次特大种群的发现,有力印证了保护区生态系统持续向好,为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与种群恢复研究提供了重要范例和信心。”
(记者 程雨 陈哲 陈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