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家庭小农场 致富有良方
来源:榆林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7-11 10:40:58

7月7日拍摄的绿品家庭农场(无人机照片)。

任战胜和妻子给苹果套袋。

一棵棵果树枝繁叶茂,套着纸袋的苹果挂满枝头……走进佳县金明寺镇周家沟村绿品家庭农场,果蔬飘香,产业兴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农场负责人任战胜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给苹果套完袋,又该给高粱和谷子锄草了。凭着这股勤快劲儿,他硬是用近十年的时间,让三个荒山坡摇身一变,成了“花果山”。

2016年,任战胜父子流转整合了100多亩撂荒土地,先后开展了山地苹果、旱地小杂粮、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2020年,绿品家庭农场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家庭农场”。

“过去种地靠天吃饭,如今靠技术、靠科学。”谈及科技兴农,任战胜有发言权。为了把农场建设好,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组建了由果树专家推广研究员张建军等10余位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在他们的指导下,农场建立了科学的生产体系。

2023年农场30亩山地苹果园完成标准化改造并进入初果期,收获优质苹果2.5万斤。得益于全营养施肥和精准补硒技术,苹果品质优异、色泽艳丽、口感绝佳,实现销售收入10余万元。 2024年,农场生产富硒苹果4万多斤,销售收入20余万元。同时,30亩梯田脱毒马铃薯种薯亩产4090斤,收入15万元;8亩中药材远志也带来近5万元的收入。

今年开春,榆林遭遇严重旱情,但任战胜种的10亩谷子几乎没受影响,这得益于他采用了机械施肥、播种、铺滴灌带、覆膜一体化技术和膜下滴灌技术,有效解决了当地种植的水资源瓶颈。

绿品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不仅盘活了撂荒土地资源,更直接惠及当地村民。农场通过土地流转为村民提供了稳定收益,还创造了就业机会,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村民刘宁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几年前他在外打工年收入仅约2万元,看到农场的发展前景和提供的稳定岗位后他选择回乡就业。

“现在一年能挣5万块左右,顾家挣钱两不误。”刘宁华 说。

今年,绿品家庭农场的产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远志种植面积增加到了30亩,给苹果园拉了防雹网,还开展了一个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同时,集雨窖、蓄水池、苹果储存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为农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任战胜表示,今后农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绿色发展等多措并举,探索更多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致富的新途径。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