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倪春海在中药材基地查看五味子长势。
记者 赖雅芬 文/图
成片的藤架织成浓绿的天幕,藤蔓舒展,生机勃勃;豆粒大小的果实俏皮地点缀在繁茂的枝叶间,与远处苍翠静谧的秦岭山脉相映成趣……6月27日,西安市周至县王家河镇双庙子村中药材种植基地,这充满张力的绿意与生机瞬间吸引了人。
“这些小果子,成熟后就像一串串红玛瑙,挂满枝头才好看呢!”基地负责人倪春海正仰头仔细查看五味子长势,他轻轻托起一簇果实向记者介绍:“五味子酸苦甘辛咸,五味俱全,是咱秦岭的宝贝,养人得很。”
这片生机盎然的园子,是倪春海二十年心血的结晶。他的根,就扎在几步之遥的秦岭深处——双庙子村。少年倪春海,是跟着父亲“跑山”采药长大的。“那时候,大山就是饭碗。”他回忆道,放学后背起背篓、攥紧锄头,紧随父亲钻入密林峭壁,练就了一双识别百草的“火眼金睛”。“五味子、山茱萸、天麻、党参……满山都是宝!”说起往事,他眼里依然闪着光。
然而,一次与黑熊的不期而遇,差点改写他的命运。那次惊险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把山里的‘宝贝’请下山来种,既安全,收成也稳当!”
2003年,33岁的倪春海认准了这条路,一头扎了进去。没有先例可循,一切从零开始。他从山上小心翼翼地引种野生药材,在自家地里摸索着种黄芩、黄芪、柴胡……初次尝试的收获,点燃了他更大的希望。凭借多年的跑山经验和对家乡水土的了解,他敏锐地锁定了五味子——秦岭北麓是它的优生区,市场需求大、价格稳,是理想的“致富果”。
2016年,倪春海牵头成立了周至县春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种植。36户村民积极响应,其中34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抱团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
倪春海深知,技术是命脉。他四处求学,参加培训、请教专家、交流经验、反复试验……2022年,合作社的五味子迎来丰收,红果累累,亩产近2000公斤,收益可观,产业步入正轨。
规模上去了,倪春海的眼光看得更远。“光种出来不行,得有品牌,有销路。”他狠抓品质,推行有机种植,精心设计包装,成功打造了“原生态秦岭中药材”品牌。这几年,短视频平台成了倪春海的新“阵地”。锄头往地头一放,手机一架,这个秦岭汉子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分享种植技术、直播基地实况。原生态的展示赢得了信任,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甚至吸引了知名药企前来洽谈合作。
倪春海成功了。“合作社现在辐射带动7个村118户,中药材种植3900多亩,品种40多个,年育苗400万株。”周至县秦岭保护局林业产业科科长韦永科告诉记者,“老倪成了名人,外地来取经的不断,他都毫无保留,大家伙儿都服他这股实诚劲儿!”
站在基地高处望去,满眼都是绿油油的藤蔓。新建的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这是倪春海领着社员们新上的设备。“咱的果子以后能加工出更多花样,挣钱的路子多着呢!”他们在心里盘算着,紧挨着基地,要再建一个20亩的园子,专门“抢救”那些快在秦岭绝迹的珍贵药材。
这还不算,倪春海和社员们有了更长远的打算: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五味子当家,能采摘、能游玩、能长见识的药食同源好地方。现在,他们正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