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让农民收获更加精准有效的高素质培育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编辑:石永波时间:2023-03-13 14:36:50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对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高素质农民建言献策。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落实相关部门的号召,积极参与乡村人才的培训培养。”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介绍,新希望集团从2018年起开展“十万绿领新农人培训计划”,目前公益培训人员已超过7.96万人次,其中,已经连续两年举办“乡村振兴‘村长班’”,培养了200多个基层组织管理头人,社会反响良好。

“农村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支点,但目前还存在培训质量不高、培训覆盖面不够广的情况。”刘永好提出,希望能够争取到地方财政和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建立人才专项基金,用于农村经济带头人的培训计划、项目孵化以及其他支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项目的专项奖励,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障。对表现突出、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给予资金专项激励,在实用技术、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评选认证时给予倾斜,争取形成集聚一批人才、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示范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安玲长期关注高素质农民培训问题,她发现当前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依旧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够强,‘大锅饭’培训效果并不好”的问题。她建议在具体的课程构建中,要立足于农民实际需求,因人制宜提供差异化培训课程,将“大锅饭”变为“小份菜”,比如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的农户就应当参与不同班次的培训,针对农村老年人和年轻人也要提供不同课程的服务,“当然,这也需要更加细致的工作和资金物质保障。”于安玲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唐利军认为,要扩大高素质农民的覆盖面,关键在于让农民获得精准高效的培训课程。他建议,应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农村部门和人社部门为依托、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的管理体系,牵头统筹成立“农民学院”等专业机构,并对其权责义务作出明确划分。

“培养高素质农民,要在模式创新上做好文章。要结合农村需求和现代网络的发展情况,在农村开展适宜的教学方式。”唐利军表示,针对常年居家的中老年传统农耕者,可以邀请“土专家”“田秀才”进村培训,把理论课堂设置在田间地头,针对接受能力强的青壮年劳动力,要利用好网络课堂,打造“指尖课堂”,既能免去他们学习时间“不成块”的担忧,还能让他们随时随地学习到新知识,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

唐利军还建议,要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考核机制,构建针对农民群体、教学主体、管理机构的评价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作量化赋分表格,将考核数据作为“教师待遇、农民颁证、机构经费”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教师教学、农民参学、机构办学动力,提升培训质效,为乡村振兴注入“高素质活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少雅 吕珂昕 刘诗麟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李学迎: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制度保障不断健全,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特困群体兜底保障不断强化。但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强化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依然值得关注。[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