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种出“金果果”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6-10 10:39:57

6月2日,绥德县名州镇赵家坬村山地苹果示范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果园里,农民手持果树修剪刀,除去畸形果、病虫果等。“我在这务工,每天能挣15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赵家坬村村民赵埃利说。

随着气温上升,赵家坬村的山地苹果从盛花期进入幼果期。该村抢抓农时,吸纳130多名周边群众进园疏花、疏果,并在果园投放100箱蜜蜂为果树进行充分授粉。

“疏花、疏果是果园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具有保护树体健康、提升果实品质的作用。疏花宜在盛花期至落花期进行,要除去弱花、病虫花和过密花;疏果时,要保留健壮果,除去小果、畸形果等,同时要根据枝条强弱、空间分布等综合确定保留果子的数量。”该村苹果种植基地技术员李耀介绍。

目前,该基地的4800亩山地苹果已全部进入初果期,预计今年产量100万公斤,进入盛果期后,年产量可达250万公斤。

“果树管护是劳动密集型工作,从春季到秋季,要进行人工除草、施肥、修剪、拉枝、套袋、摘果等作业,用工量大,可有效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务工增收。”赵家坬村山地苹果示范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刘帅说。

赵家坬村只是绥德县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一个缩影。

流转土地、平整宽幅梯田、推广新品种……在绥德县,一个个果园拔地而起。2024年,义合镇路家坬村通过流转土地新建高标准苹果园700亩,闫家渠村新建新品种推广种植示范园100亩,全镇共发展山地苹果近3万亩,产值2.8亿余元。

近年来,绥德县立足实际,深挖苹果产业发展潜能,通过新品种推广、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品牌化运作,将苹果产业打造成叫得响、能致富的优势产业。

目前,绥德县发展山地苹果23万亩,建成标准化果园80多个,培育专业合作社35家,产业覆盖87%以上的行政村,并创立了“墕头红”“赵家坬”“三十里铺”等特色品牌。其中,“墕头红”山地苹果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

“下一步,绥德县将继续发挥山地苹果产地优势,扩大标准化果园建设规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创新链,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绥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春胜表示。

通讯员 张丹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