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是达仁镇蚕桑产业的一大亮点,通过村集体集中共育,从蚕卵孵化、消毒到桑叶喂食、湿度控制等环节,均由共育室提供全流程服务,待小蚕生长至抗病能力强、存活率高的三龄后,再分户饲养,这不仅降低了蚕农养殖成本,还缩短了养殖时间、增加了收益。目前,全镇已建成9处小蚕共育室,其中有3处是村集体进行小蚕共育,每“小蚕共育真是帮了大忙!以前自己养小蚕,不仅费精力,成活率还低。现在有了小蚕共育,拿回来的小蚕健康又好养,产量也提高了不少!”在双河村,蚕农刘道胜开心地说道。
在镇安县达仁镇,蚕桑产业正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达仁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据《镇安县志》记载,自清乾隆十八年这里就开启了养蚕篇章,如今达仁镇已有桑园15150亩,其中密植桑园3500亩,百亩以上连片桑园10处,有蚕桑专业合作社24家、小蚕共育室9处、养蚕室226处,有蚕农1000多户,年养蚕近4000张,蚕桑综合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
近年来,达仁镇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深挖生态资源优势,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蚕桑一体化经营模式,成立6个蚕桑产业党小组,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蚕桑产业党建联盟。达仁镇还积极对接县百盛缫丝公司和蚕农签订购销合同,确保蚕农稳定增收。各村党支部成立蚕桑产业服务队,通过召开板凳会、院落会,积极宣传蚕桑产业政策,为蚕农提供生产、技术和政策等服务,持续提升群众养蚕积极性。
“今年上半年,达仁镇春蚕养殖共2223张,收入600万元以上,下半年计划养殖秋蚕1800张以上,力争突破全年养蚕4000张,实现户均通过蚕桑产业增收过5000元。”达仁镇党委书记马泽博介绍,将持续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政策和技术扶持,以科技赋能蚕桑养殖,围绕桑园科管、高效密植桑园建设、小蚕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大蚕自动化养蚕生产线建设等环节技术攻关,持续优化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和拓宽蚕桑产业链条,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崔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