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朱玉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新乡村
来源:农业科技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3-04 17:29:33

朱玉春为推进乡村建设提出见解。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目标;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这一目标作出了重要且具体的部署安排;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着力推进乡村建设”这一部分更是亮点纷呈、可圈可点。

对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朱玉春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目标导向明确,聚焦乡村硬环境建设,紧扣“宜居”目标。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推动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结合,同时夯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三大领域发展基础。

朱玉春指出,文件内容细致具体,从城乡规划到基础设施延伸,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到生态治理,多元全面且落地细致,全方位推进乡村建设。突出以人为本,充满政策温度。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部分,关注“一老一小”,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重视残疾人保障与康复救助,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关键问题,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结合自身研究工作,朱玉春就如何推进乡村建设提出见解,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朱玉春表示,理解乡村建设要义是首要任务。乡村不仅是农民的生活家园,其建设更是社会、文化、生态的综合提升需求,对乡村振兴、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把握关键环节是推进乡村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县乡村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需在城乡融合背景下,从县域范围整体考虑推动策略。

践 行 有效举措是关键。在基础设施提质上,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公路升级等,消除建设“最后一公里”梗阻,实现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供给。

公共服务优化聚焦农民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一老一小”需求,推动城镇服务向农村延伸,如以“人员下沉”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我国多地也涌现出特色养老模式,如浙江缙云村集体以地养老等,未来应因地制宜开展县域养老服务创新试点。

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多地已有成熟实践,像湖北共同缔造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山东以“积分制”“信用+”激励农民参与等,这些模式可复制推广,有助于深化农村生态治理。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