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江: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2-08-29 09:33:12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要充分认识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潜能,激发乡村教育发展活力,提升乡村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而实现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乡村教育,对乡村学校的建设、乡村教育的发展等提出明确要求,给予重要指示。乡村教育发展成就显著,学校的布局得到了优化,办学硬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文化生态得到了改观,乡村居民的教育观念发生积极变化,乡村振兴有了切实的教育保障。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全面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这就更需要教育继续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自始至终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更有效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大力提高乡村人口素质等等。乡村教育也成为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化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村发展综合能力、推动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乡村教育还有助于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我们更要坚持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轮驱动”,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找准乡村教育的发力点,强化乡村教育与乡村其他发展环节的结合,强化高水平乡村教育体系建设,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有效资源,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脱贫人口内生发展能力,形成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当前,我国的乡村教育振兴面临新时期持续深入推进的挑战。《2022年乡村教育发展报告》指出,乡村教育整体呈现乡村学校、学生数量减少、寄宿制学校占比较高、小规模学校发展滞后、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特征;乡村教师面临音体美及理化生类教师不足、任教学科重多方面问题;乡村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明显进步,但在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方面不容乐观;乡村学校与家庭的协作缺乏有效机制和专业资源,需要社会支持等。乡村教育发展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奋斗新征程,应对新挑战,我们必须更好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陕西作为教育大省,要立足教育特色优势,统筹部署、协调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继续贡献教育力量。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国之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脱贫攻坚战中,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都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乡村教育的时代要求,做好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发挥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二是坚持从实现人的现代化出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回答好人的现代化对乡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人才+教育”的发展模式,强化高水平乡村教育体系建设。应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农民学习新思想、新技术,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鼓励“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进课堂,开设技能学习班,既面向学生,也面向成人,以专业技能丰富乡村教育内容;创新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对于支持乡村振兴的人才,在人才发展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倾斜;建立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加大乡村教师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探索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多在涵养精神文明、提高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上下功夫,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谱写乡村教育大文章。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性工程。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始终坚持将完善保障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多措并举与精准发力相结合,坚持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合理把握进度与力度,多元统筹立体推进。要继续依托各类教育资源优势,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持续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发展潜能与动能,写好乡村教育这篇大文章。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