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返乡人才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3-10-09 09:21:59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有序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这一重要指示为陕西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县域位于城乡两头的交汇点,具有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陕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能人、企业家等群体回流家乡数量逐年增加,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人才流动为引领,畅通城乡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推动全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激发返乡人才就业创业活力,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返乡人才在外出务工过程中积累的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为其实现就业创业、推动家乡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调查发现,返乡人才中从事农业规模经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自主创业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留守人员。此外,返乡人才在非农就业领域也表现出较大优势,已成为县域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应清醒认识到,当前返乡人才的就业创业潜能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返乡创业比例总体偏低,创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不高,部分返乡人才还面临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因此,亟须充分激发返乡人才的就业创业活力。

推动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充分认识返乡人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第一,针对返乡人才社会资本相对不足问题,要注重加强返乡人才的社会资本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网络体系,通过成立农民创业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机构,增强返乡人才在家乡社会网络的规模和密度,有效促进其融入本地市场。第二,针对返乡人才在外积累的人力资本与家乡市场需求脱节问题,要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围绕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组织专业技能培训,降低就业搜寻成本,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第三,针对返乡人才创业资金不足问题,要完善融资平台,创新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额度;要通过小微企业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经营场地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有效解决返乡人才创业资金不足问题。第四,要从县域产业总体发展角度为返乡人才提供基础性支撑。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扎实推进“一县一业”产业发展,形成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通过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完善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以特色产业为主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县域生活品质

外出务工的生活经历改变了一些返乡人才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在居住环境、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日常消费等方面有了更高需求。而当前一些县域内城镇、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人居环境品质整体有待提升,难以有效吸引和支撑外出人才返乡。各地应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良好发展环境成为广大青年人才返乡的“引力”。

推动返乡人才扎根家乡,必须充分认识返乡人才居住行为规律及现存问题,强化县域公共服务供给,建设优质生活服务体系。第一,统筹推进县—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大力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提高县城规划标准,完善道路交通、市政管网、防洪排涝等公用设施,增加蓝绿空间(由河湖水系构成的蓝色空间和绿地系统构成的绿色空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推进镇区建设,整治镇区人居环境,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管理,推进农房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的配套建设,营造整洁、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第二,提升县域公共服务品质。目前,返乡人才对于县域公共服务资源的可获得性已大大提高,但公共服务的质量仍然较低,与城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公共服务供给和综合服务能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托育等公共产品,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安家落户。第三,完善返乡人才社会保障体系。针对当前县域农村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保障性住房申请门槛较高,就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扩大保障范围,放宽申请条件,并通过住房补贴等形式降低返乡人才的居住成本,提高就业、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为返乡人才扎根家乡创造良好条件。

以返乡人才为引领,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返乡人才的外出经历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也更多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特别是新生代流动人口作为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群体,他们的文化知识、技能水平和文明素养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下来,将活态的乡村文化传下去,以返乡人才为引领,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乡村还存在人情攀比、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乡村文化建设不足严重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

推动传统乡村文化现代化转型,要充分发挥返乡人才的催化剂作用,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第一,优化治理结构,将返乡人才纳入乡村文化建设队伍。积极发动返乡人才中思想进步、热衷公益、心系家乡发展的群体加入基层治理队伍,鼓励和支持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搭建能够展现时代风采与地方特色的文化平台,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乡村人口的文化层次、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第二,强化宣传教育,支持返乡人才弘扬现代社会文明。将返乡人才特别是其中的青年群体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传播者、乡村文明的促进者,充分发挥他们在文化宣传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宣传教育方式,鼓励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不断推动县域城乡社会移风易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树立先进典型,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大力开展返乡人才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活动并评选先进典型、文化建设带头人等,对积极推动家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返乡人才进行公开表彰,引导群众涵养淳朴向上的乡风,吸引更多返乡人才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的行列。(殷江滨 康喆文)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李学迎: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制度保障不断健全,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特困群体兜底保障不断强化。但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强化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依然值得关注。[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