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万亩的喜悦 洛川苹果正向千亿级品牌迈进!
来源:延安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2-12-13 09:45:32

初冬时节,陕北寒风刺骨,但在延安南部的苹果之乡洛川县,53万亩苹果丰收的喜悦依然定格在老百姓的脸上,烙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距离洛川会议旧址不远的堡子头村,60岁的果农杜民子在卖完自家的苹果后,冒着严寒,雇用20余名工人起早贪黑,正抓紧给果树施肥、修剪、挖改。

杜民子介绍自家苹果园“把这一行果树施肥完,我们就可以回家吃饭喽。今天的中午饭有洋芋丝、老盐菜、农家饸饹,吃饱了再干活!”工人们的闲聊声、咔咔嚓嚓的剪树声,吸引了周边果农也来闲聊,大家讨论着今年的收成,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看着眼前的这片苹果园,杜民子心中溢满了喜悦和幸福。

稍有闲暇,杜民子总会一个人来到苹果园,看着眼前的苹果树,感慨万千:1986年,杜民子的第一块30亩苹果园建成,为了有个好收成,他自己就在果园里搭了个简易草棚,吃住在里面,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苹果园。靠着苹果园,他供三个孩子上学,城里置办下房屋,又流转了80多亩土地,创建了“新农人快乐人家”家庭农场,还在广州、西安开了苹果专卖店,为孩子买了房子和车子。如今,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老两口也已儿孙满堂。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洛川县的“一县一业”战略,得益于党的富民好政策!

“咱这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苹果最佳优生区的核心区,最适合种苹果。”杜民子说,“黄土松厚,日头照得久,树苗扎得深,枝条开得茂,果子结得甜。这些年,新技术没断过,新品种及时改,产量稳、质量好,路子对着呢。”三十六年,艰苦创业;三十六年,青丝变白发。当年邻居们口中的“小杜”,如今已变成“老杜”,孩童们心中的“民子叔”,现在是不离口的“民子爷爷”。虽已届花甲,老杜雄心却不减当年。“赶上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苹果,我干劲儿还足哩!来,我带你看看我当年发家致富的地方!”老杜领着记者,指着苹果园说:“这就是我建的第一块苹果园,1991年开始挂果,一斤卖1块钱。”

担心记者不解,老杜提高了嗓门:“那个年代这就不少啦,那时候苹果稀少,一年下来收入上万元,还能当个万元户,周围群众羡慕得很。那时候也没有微信支付宝,每到10月,苹果卖了数票子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

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赶着毛驴,从外地运回200株苹果苗试种。杜民子回忆,1985年,洛川县仅有3.6万亩苹果,到1995年底建成15万亩苹果基地,达到人均1.2亩苹果。为了推广苹果种植,洛川县委、县政府可谓下大力气,一届接着一届干,扭住苹果产业不放松,这饱含着中国共产党“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的初心,映照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懈奋斗。2016年,因为市场对“绿色、有机”的苹果需求增长,杜民子响应政府号召,紧跟市场需求,果断挖掉30亩乔化果树,栽上30亩矮化密植果树。

“别人砍树心疼,担心种下的新品种好不好,心里没底,我可不这么想。矮化树产量高、投资小,用工量减一半,苹果品质好,市场价格好。”杜民子有认识、有行动。带头用上新技术,率先尝到了甜头。2018年,洛川在全县推广矮化密植种植模式。政府推动、大户带头种植,加上贷款优惠、送群众外出学习、免费提供竹竿和立架等惠民措施,吸引了更多果农加入矮化密植种植的行列,杜民子的果园也成了广大果农的学习示范园。

2021年,杜民子的矮化密植果园亩产量8000多斤,每亩毛收入2.4万多元,还带动了周边52户农户在果园务工增收。“现在加起来有120多亩果园,树龄25年的老乔化果园、15年的乔化果园和矮化密植园‘老中青’搭配,老果树‘老当益壮’,亩产5000多斤,新果树‘后来居上’,亩产8000多斤。今年产果50万斤,能卖160万元。”杜民子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今年自家的“丰收账”。最近他忙着雇人进行果园挖改,明年矮化园子将达到70亩。36年的务果经,让老杜的苹果园也成了网红果园,他先后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时代的中国》栏目和《人民日报》、陕西电视台、《延安日报》等媒体采访。

站在苹果园里,老杜手摸着苹果树枝说:“果园亩数大了,现在雇了20多名员工还忙不过来。”在洛川,像老杜这样的务果“老把式”比比皆是。他们认准苹果产业这条路子,个个在“攀比”,人人往前走。路红珍种出了“飞天苹果”,崔卫东种植的秦脆苹果卖到了一颗20元的高价,李海民种植了不套袋的“福布拉斯”……

苹果品种多样化

好品质离不开好品种。红色的富士、黄色的瑞雪、绿色的澳洲青苹……依托“院校+试验站+基层服务机构”,越来越多适生优良品种,在黄土高原落地生根,仅洛川就贮备了600多个新品种。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洛川苹果预计总产量达101.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苹果产业总产值130亿元,也达到历年最高峰。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在抽样调查中统计:洛川4万多户果农,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11.7%,10万元以上的占88.3%,连续11年洛川农民仅苹果一项纯收入超万元。

“在我们洛川有个‘吉祥三宝’,你知道是什么吗?”老杜打趣地说。所谓的“吉祥三宝”,指的是挖熏烟坑、配移动桶、喷防冻液防冻,每到4月苹果花防冻时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用到。针对洛川苹果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品种老化、品质提升慢、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洛川县农技专家接续攻关,对症开方:给苹果园穿上“防弹衣”,矮化种植,培育新品种,引进智能选果线,建设国家级洛川苹果种质资源圃(基因库)、洛川苹果现代智慧物流中心等等。“你看,我这果园啥都有,杀虫灯、粘虫板、滴灌装置、水肥一体化、防雹网……还有里面这些现代化农机具,基本配齐了,还都是高配,村民把我这个叫智慧果园。”杜民子笑着说。延链强链补链,全产业迈向高质量新时代,含金量越来越高的洛川苹果不断求解新课题。长期以来,洛川县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聘请了56名全国知名的科学家,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成立苹果研究院。攻克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国家级苹果基因库,保存的苹果属植物达33个,引进3000多份苹果种质资源,是中国乃至亚洲苹果属植物保存最全的库。在老杜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生产线上,记者看到智能光电分选机里,闪光灯闪烁,一个果子,留下数十张“X光片”。外观、果形、色泽、可溶性固形物……数据实时分析,苹果按等级精准分流到16条通道。“过去拿圈套、靠眼看,如今大数据自动识别,给苹果洗洗澡、做CT、穿衣裳、起名字,身价‘增值’四五倍。选果线每小时能分拣4吨果,卖到了全国380多座城市。”公司销售主管赵锋锋笑呵呵地说。“八十年代时,我们的果子是地窖贮藏,最简单的就在果园里挖个坑,现在‘住’进智能化冷库,错峰销售,能比一般行情价高出1块多,一亩地相当于多种半亩树。”杜民子补充说。深加工生产线上,苹果经过清洗、削皮、高温烘焙等程序,还可以做成苹果酒、果醋、脆片等深加工产品,身价能涨近10倍。老杜与记者攀谈期间,一首《洛川等你来》从车间传出,原来是工作人员化身主播,卖起了苹果。“苹果火了,微信名、抖音昵称也离不开苹果,有叫苹果妹妹、苹果大叔的,还有叫苹果香香姐的,总之离不开苹果。我给自己起了‘绿塬红果业’的昵称,也在线上平台卖货呢。”老杜说。

直播带货

近年来,洛川县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形式,全力助推苹果销售。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电商销售异军突起,陕西王掌柜苹果网点遍布全国,电商达人张秀秀的一件代发、社区团购如火如荼。2021年,洛川县培育电商企业752家,电商苹果销售金额达12.58亿元。好管理离不开好人才,洛川县2251名苹果经纪人也发挥着中坚力量,职业农民已达1578名。在距离公司约500米处,一座巨大的正方体建筑映入眼帘,这座建筑被当地群众称为“果立方”,这是一个贮存量为3万吨的自动化恒温气调库。走进“果立方”控制区,工作人员只要在电脑上启动程序,一个装苹果的架子通过预定轨道,缓缓从“果立方”中出库。苹果产业发展至今,洛川县正在深入推进以分级分选、冷贮冷运、加工物流等为主的苹果产业后整理,破解企业、合作社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的难题。目前,全县引进配套智能选果线37条,建成库存68万吨的冷气库,冷(气)贮藏和智能化分选能力位居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县之首,这让洛川苹果不是顺价销售,而是优价销售,增加了果农抵御风险的能力。

人逢盛世,勤劳创业,和气兴业。一二月冬春修剪,三四月追肥、防冻保花,五月疏花疏果,六月果实套袋,七八月除草、病虫害防治、保叶,九月摘袋,十月采摘,采后到落叶前立即秋施基肥、清理果园。春华秋实,一年365天果园里总有果农忙活的身影。颗颗滚烫的汗水滋润着脚下的黄土,让每一颗苹果鲜红甘甜。“洛川果农能吃苦,俺家老杜也一样,每到农忙时间,果农们摸着黑就起床,生火做饭,赶天麻麻亮时已经来到果园开始劳作了。中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让家人把饭送到地里,甚至有人靠吃方便面充饥,一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才回家。我们一干就是30多年。”老杜的老伴张凤芹夸赞说。谈到家人,老杜也很知足,他有三个孩子,老大在延安炼油厂工作,老二接了自己的班,把家庭农场越干越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苹果,是洛川物产的翘楚,更是洛川人民的希望。三十六年岁月荏苒,老杜一家步步登高的好日子,见证了洛川苹果和洛川县的发展壮大。半生辛劳,到了农闲时间,老两口还会忙中偷闲,在网上报个团,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年,老两口先后去过云南、北京、上海等地,就连家门口的洛川会议旧址、苹果第一村阿寺村、小江南黄连河、诗画中的村庄芦白村、洛川民俗博览园等,他们也去打过卡。老杜至今记得,2020年国庆节,去黄连河参观时,游客排到了一公里以外。从昔日的贫瘠川道村到如今的乡村旅游景点,从生活清贫艰苦到惬意幸福,但见新村农家,耳闻鸡鸭鹅声……75年来,洛川县经过八十年代的示范推广、九十年代的产业开发、本世纪头10年的品牌打造,苹果高质量发展,洛川苹果的种植规模、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地位等均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687.27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第一,苹果已成为洛川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航拍下的洛川苹果园

洛川苹果不仅成为各大一线超市的“网红果”,外交部也将其确定为“国宾礼”,摆上了国家级和世界级重大活动的国宴招待台,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政要。苹果之都洛川,吸引着八方游客。蓬勃发展的洛川苹果,不断改写着大塬百姓的生活图景。在谷咀农家乐,记者巧遇在这里同家人一起用餐的洛川老庙人郭强,他说,虽然在西安工作多年,但每到周末,就想领孩子回来看看,农家乐的饭让他百吃不厌。等2025年高铁通了,回来不到一个小时。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打造洛川苹果知名品牌,2010年开始,洛川县以洛川苹果专卖店建设为切入点,拓宽中高端品牌终端销售渠道。洛川县财政坚持每年列支200万元,支持企业、合作社在洛川苹果主销城市开设洛川苹果专卖店。截至目前,洛川苹果已经在全国32个城市建立了143个直销窗口、42个批发门店,出口至加拿大、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的洛川,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完整匹配的现代果业经济体系,正努力向打造千亿级苹果品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