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健健(中)和村民检查光伏发电设备运行情况。李志东 摄
走进子洲县裴家湾镇王家园则村村委会,一侧的老院子里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格外引人注意。
“这是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对村上定点帮扶捐赠的项目——光伏电站,属于村集体经济。”驻村第一书记许健健介绍说。
驻村以来,许健健积极争取,推动定点帮扶捐赠光伏项目建设。去年5月,该村的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稳定的“血液”。
“并网发电以来累计运行11个月,为村集体创收1.8万元。”许健健说,光伏发电项目帮扶受到村民欢迎,后续还会再扩建42千瓦。
王家园则村地处山区,产业基础薄弱。许健健驻村后,通过深入调研,将产业发展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他积极发动并组织村民投入手工粉条加工厂、土豆淀粉加工厂生产。如今,粉条加工厂与淀粉加工厂发展良好,稳稳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农产品销售是制约村民增收的一大难题。针对村民的诉求,许健健主动组织开展消费帮扶活动,与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对接,采购村内小米、绿豆、土鸡蛋、土豆和手工粉条等农产品;同时,广泛拓展销售渠道,与各大助农销售平台及各中小企业合作,探索创新共赢销售模式,为王家园则村的农产品打开市场,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60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占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劳动力较弱,集体收入较少。现在有了光伏发电、粉条加工厂,村集体每年能有18万元收入,大家都很满意。”在王家园则村党支部书记王侯壮眼里,许健健是个用心用力干实事的年轻人。
为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健健积极推动“电力爱心超市”项目落地,并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鼓励村民干好事、挣积分、兑礼品。同时,成立王家园则村“农家书屋”,采购种植养殖类、法律类、日常生活技能类和农业政策类相关书籍200余本,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升了文明素质和法治意识。村里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许健健就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帮助村上修整通村道路、桥梁,加装太阳能路灯,覆盖村内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及村民集中居住区,彻底解决了夜间出行安全问题。
“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增收了,日子越过越好。我也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许健健说,自基层工作以来,他深刻认识到,实干才能赢得村民信任。
作者:记者 李志东 刘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