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蝎子变“致富宝” 新农人蹚“新路子”
来源:铜川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7-11 10:32:19

图为王乐乐(左一)正在分离母蝎子和蝎子幼苗。

7月伊始,记者走进耀州区关庄镇北村的蝎子养殖基地,一个长30余米、宽约5米的银色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三四个工人正进出大棚,有的搬运饲料,有的负责蝎子分盘,有的忙着称重……小小的养殖基地,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37岁的“80后”新农人王乐乐,是土生土长的关庄镇北村人。他面色黝黑、身形精干,吃苦耐劳、敢拼敢闯,村里人都夸他脑子灵活,挺能折腾。“这里是我的家乡,也是我梦想和希望开始的地方,我想实实在在干出一点成绩,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王乐乐说。

3年前,他就打算回乡发展,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做什么呢?他考虑过养殖鸡鸭牛羊,也考虑过种植经济类农作物,但最终都放弃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抖音上看到有人养殖蝎子,终于找到了自己要干的事——养蝎子。说干就干,经过两年的考察和学习,王乐乐终于在今年建起了自己的蝎子养殖基地。从2月份开始建设,6月份竣工,目前整个养殖基地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其中蝎子养殖大棚占地160余平方米。

“蝎子是‘五毒’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说起蝎子,王乐乐如数家珍,“据《本草纲目》记载,蝎子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蝎子养好了,经济价值也很高。”据了解,目前蝎子的市场采购价在每公斤600多元,一些药企的收购价能达到每公斤1800元。王乐乐的蝎子养殖基地现有种蝎20多公斤,半年后预计能达到120多公斤,总价值约9万多元。

“蝎子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低于20摄氏度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影响生长繁殖,甚至死亡。目前,我们的蝎苗正经历第二次蜕皮,必须尽快分拣,送入育肥室。”村民王艳妮正在分拣蝎子,她表示,这里活轻松,操作也简单,关键是离家近,在挣钱补贴家用的同时,也能照管家,这种好活大家都抢着干。

随着第二批种蝎的购入,基地养殖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王乐乐敏锐地觉察到,单靠人工控制蝎房环境远远不够,必须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才能提高蝎子的繁育数量。为此,他决定引进先进设备,对整个基地进行升级。通过安装监控和多种传感器,王乐乐能实时获取养殖大棚的空气湿度、温度和光照数据,并根据实际环境做相应调控,为蝎子生长繁育营造更好的环境。

产业兴,乡村才能兴。从都市打拼到回乡创业,王乐乐用胆识和勇往直前的干劲书写着自己的“养蝎传奇”。“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想用自己的努力,让这小小的蝎子变成带动村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王乐乐表示。

本报记者 赵磊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