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寨村的“莓”好实践: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标杆区
来源:杨凌发布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7-07 11:11:31

夏日傍晚,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大寨街道西小寨村的莓类产业园里,成熟的黑莓长势葱郁,一颗颗黑紫色的饱满果实挂在枝头,晶莹剔透,引来周边游客前来采摘。

63岁的刘琴刚结束一天的劳作,手套还未取下。“一天60块工钱,年底还有分红,这地总算种出了‘金疙瘩’!”她拍了拍口袋,那里装着刚结算的工钱。

不远处,西小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创波正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们蹲在大棚里,观察着从荷兰引进树莓新品种的长势。这片曾撂荒的土地,如今以蓬勃的“莓”产业,鼓起了全村人的“钱袋子”。

2021年,刚上任的李创波看着村里零散撂荒的大棚和逐年下滑的收益,急得整夜睡不着。“土地流转后,村集体一年收入才几万块,乡亲们守着好地却富不起来。”

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学在读博士赵洪飞,挂职杨陵区大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分管乡村振兴工作,包抓西小寨村。在前期土壤测验和市场调研基础上,他和李创波两个“90”后年轻人一拍即合,最终决定在村里发展莓类浆果产业。

蓝莓、树莓、黑莓效益高,但技术门槛也高。按照“先实验再示范再带动”的思路,在杨凌示范区“五联一抓”机制推行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主动上门指导,手把手教村民破解难题:“盆栽蓝莓能克服土壤限制,水肥一体化和滴灌省人省水,大棚能防病虫害和自然灾害……”

起初,有村民嘀咕:“这怕不好活?别赔了本!”赵洪飞和李创波开始在村里进行小规模实验,地栽、露天、盆栽三种方式对比试种两年,最终盆栽蓝莓以“投入少、好管理、见效快”胜出,给村民吃了颗“定心丸”。

“以前看天吃饭,现在跟着合作社干,心里踏实!”2024年,村里成立百睿丰合作社,引入陕西瑾川木农业科技公司合作运营,形成“企业包销+西农技术+村民入股”的模式。村民不仅能拿土地分红,还能在园区打工,刘琴就是受益者之一。

72亩的现代化园区科技感十足:3个蓝莓大棚里,1500盆云雀、F6等品种整齐排列,水肥一体化系统每天精准“喂水”6次;高处挂着的粘虫板,是物理防治病虫害的“绿色卫士”。

“蓝莓明年开始挂果,每盆保底产1斤。”陕西瑾川木农业科技公司生产主管马原歌正在修剪树莓,她算着账,“树莓还有半个月成熟,预估今年能产8千斤,保底价每斤20元,光这一项就能增收16万元。”

“背靠西农大的‘科技大脑’,我们不仅要种好果,还要育‘金苗’。”李创波指着二期即将开工建设草莓实验室和种苗培育基地的地块,眼里满是期待。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