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上完大学回村里养猪,在大部分人眼里,这不是一个好的开始。然而,张凌云却偏不信邪,不仅把猪养出了名堂,更是靠着养猪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
张凌云是宝鸡神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还是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如今的她是村民眼里的带头人,提起她个个竖起大拇指。但是,时间返回到15年前,当村里人得知她怀揣着大学文凭却要回来养猪时,没一个人理解。“这娃念了大学咋还回来养猪?”“女娃娃能折腾出啥名堂?”……她成了村里的反面典型,当时甚至有人这样教育自己孩子:“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和那个张凌云一样只能喂猪。”
凭啥大学生就不能养猪?从小乖巧听话的张凌云,这次偏要犟一回。
张凌云出生在槐北村,家里祖祖辈辈是农民,养猪是家里主要收入来源,在她眼里,养猪是凭辛勤的劳动赚钱,没什么丢人的。
最初回村时,她给了自己4年从事养猪工作的期限。4年后弟弟妹妹就毕业了,家里的负担轻一些,她可以干些别的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村里的养殖户都是上了年龄的人,他们不会用电脑,但猪的免疫防疫档案要录入到网上检疫平台,档案上不了网,防疫证就打不出来,猪就卖不出去。这可难住了很多养殖户。有一天,一位村民找到张凌云:“凌云啊,能不能帮叔弄一下网上档案?我的猪已经压了半个月没卖出去了。”张凌云二话不说帮他搞定。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最后张凌云帮全村287户养殖户把档案录入到网上检疫平台。此刻,张凌云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喜悦。那个时候,张凌云的内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最初的只是想让自己家过好,变成了让身边的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从最初被人瞧不起的养猪大学生,到闻名全市的“养猪状元”,张凌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也带动了周围人。为改变传统养殖又脏又臭的现状,张凌云在多次考察学习后,决定走循环农业之路,带头改造养殖场。她带着大家购买大型粪污处理设备,建有机肥料加工中心、沼气池,还建起了蔬菜基地。通过发展循环农业,槐北村的蔬菜用上了有机肥,猪睡上了地暖,全村327户农户也用上了沼气清洁能源。村上建了集中供气站,免费为农户压管道、装灶头、安卡表,1方气只要1块钱,困难群众不要钱,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如今,养猪已经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张凌云还像以前一样,除了帮养殖户做防疫档案,还帮他们统一购买仔猪,统一购买饲料、疫苗、兽药,组织他们进行标准化养殖。大家都说:“养猪的事有凌云操心,我们放心。”
2021年,在村民的一致推举下,张凌云成为槐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单纯的养猪相比,她的担子更重了。她带领村“两委”班子,始终把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幸福作为奋斗目标,关爱全村“一老一小”,为优秀学生设立助学金,实施长期关爱老人措施;每年春节前,村上免费为全村1027户农户发放过年猪肉。这几年,村民人均收入增加6000多元。
经常有人问张凌云,最好的青春,与猪为伴值不值?“我觉得已经不是值不值这么简单,我的十年青春,已经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农民是我的第一份职业,农业也是我一生的事业。”张凌云的眼神中透着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