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道到心路 “杨妈妈”以教育唤醒春天
来源:华商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6-25 10:22:32

杨春霞常说自己也是山里的孩子,她的童年就是在蜿蜒的山道中度过的。她深知,那些清晨踩着露水、迈过泥泞土路去上学的小小身影有多不容易。因此,1996年,当杨春霞站上讲台,这份职业便成了她心之所向,她将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毕生使命,温暖和照亮那些同样跋涉在崎岖山路上的孩子们。

从英语教师到蓝田县家庭教育协会会长,她与团队累计培养了上万名学子,更将温暖投向困境儿童。20余年来,曾为50余名贫困学生全额减免学费,为600余名学生部分减免学费,一路走来,他们就像杨春霞播下的种子,如今冲破困境,正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

杨春霞说:“教育的真谛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2023年,在蓝田县妇联支持下,杨春霞牵头成立家庭教育协会并当选会长。无论是系统资料还是走访调查,她带领团队不断深入山区,走过乡村、学校,直面留守儿童困境,在与山区孩子的接触中看到了更多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艰难和辛酸,同时,这也更让杨春霞坚定了助困的决心。

当“爱心妈妈”招募启动,她率先报名并动员协会成员、亲友参与,精准对接需求,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为孩子们筑起一个充满安全感与幸福感的堡垒。

“扶贫先扶志”是她践行的信条。轩轩(化名)从小和年迈爷爷一起生活,杨春霞回忆说,自己第一次去孩子家中,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的土房,简陋的家具,紧闭的窗户,但破败的墙面上却挂满了孩子的奖状,孩子就坐在屋里看书。随着简单地了解,自己发现了孩子的孤单与自卑,长期缺乏关爱的孩子也没有养成整理内务的习惯。杨春霞的心被狠狠刺痛,脑海中不断问自己:“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办?”于是她教孩子如何洗衣服、叠被子,并留下电话,承诺会亲自给孩子补习英语。杨春霞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她看到孩子从刚开始时的一句话不说到逐渐变得能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自己欣喜地发现孩子的眼神都变得明亮起来,笑容也频繁地挂在脸上,特别是孩子学习英语时的神情,让她看到孩子对生活的希望。

“每年总有这样的故事。看见孩子眼神变得明亮、重拾自信,就是我最珍贵的财富。”杨春霞眼神坚定地说,“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蕾,蕴藏着无限光芒,等待着被发现与培育。”

政策支持,志愿者扎根。杨春霞表示,未来,自己会继续跟随“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一起,为成长护航,为家长支撑,让更多“杨妈妈”伸出手。以行动温暖童心,点亮希望的灯火。

记者 闫佳琪 文/图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