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智(右一)在给果农培训剪枝技术。(资料图)
6月8日上午,在千阳县南寨镇西北农业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李丙智戴着老花镜,在笔记本上仔细记录着白天果园里发现的病虫害问题。手机突然震动,是宝丰村果农张建军发来的视频:“李老师,我家苹果树叶子发黄卷边,是不是生啥病了?”“你把镜头拉近,对着叶脉拍。”李丙智盯着手机屏幕,皱起的眉头慢慢舒展,“别慌,是缺镁了,明早用0.3%的硫酸镁溶液喷施叶面,连续喷3次。”这样的深夜答疑,在李丙智驻村的8年里成了家常便饭。
李丙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国家苹果产业体系栽培与机械研究室主任。2017年,当同龄的同事开始规划退休生活时,李丙智却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带着老伴一同前往千阳县南寨镇的西农大苹果试验站,继续钻研苹果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种植矮砧苹果,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王叔,修枝得像给娃剪头发,下手要准。”6月10日,李丙智握住果农王栓牢的手,手把手演示如何疏除果树背上枝,“这些徒长枝留着没用,只会抢营养。”阳光穿过新发的嫩芽,在两人身上洒下斑驳光影。
如今占地100多亩的苹果示范园,曾是一片荒地。李丙智带着果农翻地、施肥,从选苗到嫁接,每个环节都守在现场。今年3月中旬,有村民担心,新栽种的苹果苗能否扛住“倒春寒”。李丙智掏出笔记本查看数据,信心满满地告诉果农,这个抗寒砧木他在实验室测过,零下15摄氏度都没问题。
从100多亩苹果示范园开始,李丙智确定了以苹果自根砧集约高效栽培为新技术,并引进12家公司在千阳建立标准化果园,推动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和农村大户为主力军、以机械化为方向的现代苹果产业引领示范模式。在李丙智的带领下,千阳县仅用4年时间就建成现代苹果矮砧集约生产示范基地4.1万亩,创造了当年见花次年挂果,3至4年进入丰产期的现代苹果生产新纪录,促使千阳成为全国现代苹果产业的样板。
如今,李丙智的足迹早已走出千阳。在云南昭通的大山里,他踩着泥泞指导果农搭建防雹网;在西藏林芝的高原上,他戴着氧气罩调试灌溉系统。翻开他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着:宁夏固原,土壤pH值偏高需改良;甘肃天水,引进新的授粉品种……
“只要果农需要,我还能再干20年!”夕阳下,李丙智站在苹果树旁说。远处,新一批矮砧苹果树苗正茁壮成长。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