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五日,公益助农直播活动现场,黄龙县政协委员在介绍产品(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粉丝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黄龙县政协委员公益助农直播间!”“3、2、1,上链接!”“黄龙的农产品货真价实顶呱呱。”……
政协委员走进直播间,变身“带货达人”。如今,在黄龙县,这样的公益助农直播已成为常态。
去年以来,黄龙县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身在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探索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新途径,以“委员公益助农直播”为载体,带动当地农文旅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群众真切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 在调查研究中破解民生难题
“多亏县政协帮助,蜂蜜销售难、品牌推广渠道不畅的问题解决了。”6月12日,陕西九二森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浩雄说。
黄龙县政协委员公益助农直播间的出现,源自一次专题调研。
黄龙县被誉为“中华蜜蜂之乡”。目前,全县养蜂9.3万箱,年产蜂蜜1450吨,蜂产品年产值超7600万元。
时间回溯到2023年,黄龙县蜂蜜滞销。蜂蜜品质优良却难卖,“酒好也怕巷子深”的问题该如何破解?
黄龙县政协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
“大家针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务实建议,想着为群众销售蜂蜜做点实事。”黄龙县政协经济委主任沙妍说,“政协有平台和人才优势,为什么不尝试利用网络进行公益直播?”
沙妍的建议得到大家赞同。于是,黄龙县政协精心组织有特长的委员担任主播。2024年4月,黄龙县首场“委员公益助农直播”开播。
为了掌握直播这个“新农活”,委员们一点点摸索,交流学习、外出“取经”。靠着真诚和努力,他们从一开始的羞涩生疏变得游刃有余,公益助农直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产品销售额逐步增长。
小屏幕打开了大市场。“网络直播已成为县里蜂蜜销售的重要渠道。今年,我们的第一次公益直播吸引了超78万人次观看,1359份土蜂蜜被抢购一空。”王浩雄说。
■ 创新方式贡献“政协之为”
网络直播为土特产“闯”市场提供了“直通车”。
如何让更多农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黄龙县政协积极探索让更多优质产品搭上“直播快车”。
古井、石磨步道、土墙青瓦……步入黄龙县瓦子街镇偏石村,犹如走进一幅古朴的画卷,处处是风景。
眼下,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序幕拉开,黄龙县政协委员也忙碌起来。
“要多推出几个民宿优惠套餐,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咱的手工粉条物美价廉、品质有保证,上直播肯定能增加销量。”
……
调研、选品、写脚本。这些天,黄龙县政协正在为近期的“委员公益助农直播”作准备。
“我们将在偏石康养基地开展公益直播,上架的主要产品有民宿、特色美食,希望能助推我们的特色休闲文旅产业发展,让乡村好物叫得响、卖得好。”委员王娇说。
直播间不能只“一时火”,还要“一直火”。为提升委员直播技能,黄龙县政协多次组织“常驻”直播间的委员前往陕西直播产业研究院“充电”,赋能“直播带货”可持续发展。
“我们一方面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另一方面教他们网络直播技术,在持续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的同时孵化更多农民网红。”委员屈海军说。
去年以来,黄龙县政协委员通过“公益助农直播”将黄龙蜂蜜、核桃、漂流、木屋民宿等几十种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推上“云端”。截至目前,黄龙县共有15名县政协委员参加了12场公益直播,吸引了20多万名粉丝,累计销售特色农产品5987单,销售额近28万元。
■ 实干激发“政协之能”
政协搭“舞台”,委员唱“主角”。通过“直播助农”这一形式,黄龙县政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融合民主协商与群众路线的新路径。
“从‘面对面’协商到‘屏对屏’助农,政协委员不断跨界‘破圈’,拓宽了为民服务的途径。”委员张艳丽说。
履职“服务为民”,助力乡村振兴。黄龙县政协围绕“加强全县村村和美、多村示范建设”“加快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全县文旅产业培育及消费市场潜能释放”等乡村振兴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
同时,黄龙县政协不断探索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途径和形式。依托县政协农业经济界委员工作室,黄龙县建立农业产业专家库,进一步密切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多次组织专家赴乡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委员开展农家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
常态化开展“微协商”活动,黄龙县政协委员听民意、访民情、纳民智,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