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樱桃“红”动小乡村
来源:延安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5-29 10:12:38

    ● 村民采摘樱桃

槐香四溢的五月,洛川县土基镇范家塬村被一片绯红浸染。枝头上,圆润的樱桃如玛瑙般晶莹剔透;果园里,游客的欢声笑语与果农的忙碌身影交织成趣。小小的红樱桃,不仅甜了舌尖,更成为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

5月20日,踏入洛川县土基镇范家塬村的樱桃园,仿佛闯入了一片红绿交织的童话世界。层层叠叠的翠绿枝叶间,一蓬蓬、一簇簇樱桃缀满枝头,圆润饱满的果实裹着晶莹果霜,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微风吹过,樱果轻轻摇曳,沙沙作响,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园内游客们挎着小篮,穿梭在樱桃树间,尽情享受着采摘的乐趣。“早就听说这里的樱桃好,特意从富县开车带全家来体验。”游客安庆国一边小心翼翼地将樱桃摘下放入篮中,一边笑着说,“你看这樱桃,又红又大,现摘现吃,味道美极了。孩子也玩得特别开心,真是不虚此行。”不远处,几个小朋友踮着脚尖,伸长手臂,努力去够枝头最红的那颗樱桃,清脆的欢笑声在果园里回荡。

这片充满甜蜜与希望的果园,承载着种植户付林仓10多年的心血。“2012年春天种下第一棵树苗时,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付林仓抚摸着粗壮的樱桃树,回忆起创业之初,“那时候没啥经验,全靠自己摸索,遇到过病虫害,也为销路发过愁。好在慢慢掌握了技术,再加上政府的支持,果园才渐渐有了起色。”如今,他的12亩樱桃园已进入盛果期,通过“进园采摘+商户收购”双轨并行的销售模式,樱桃销往四面八方。

“红灯、萨米脱、美早这3个品种,果个大、口感好、颜色亮,老顾客每年都惦记着。”付林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产量预计1.5万斤左右,收入预计能达到16万元。”

付林仓的丰收故事,正是土基镇产业转型的生动写照。长期以来,苹果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单一的产业结构限制了发展空间。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土基镇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固苹果产业的基础上,大胆布局特色农业。樱桃、香菇、西梅、巴旦木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在香菇种植大棚里,种植户刘大姐正忙着采收鲜嫩的香菇。“以前光靠种苹果,收入有限。现在种了香菇,一年能多挣好几万。”她笑着说,“镇上组织专家来培训技术,还帮忙联系销路,我们只管安心种,不愁卖。”

近年来,土基镇以苹果产业为主导,深挖特色产业潜力,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130余亩樱桃园、500余亩西梅园、300亩巴旦木林及125座香菇大棚,多元产业矩阵初具规模。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农旅融合,打造集种植、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模式。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洛川县土基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曹锋坚定地说。

从枝头红果到产业成链,从单一经济到多元发展,土基镇正用一颗颗樱桃“摇”出致富新密码,以特色产业“串”起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丰收的故事仍在继续,幸福的图景正愈发清晰。

(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李进 王刚)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