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河县宋家镇安乐村陆基养鱼基地,22个直径8米、深度2.2米的蓝色圆桶在大棚里整齐排列,一尾尾石斑鱼在池里欢快地游动,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
近日,白河县快活岭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式实施国内领先的“陆基循环水生态养鱼”项目,以科技赋能传统渔业,通过智能化水循环系统、生态化养殖技术和绿色低碳模式,开辟了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新赛道。
“山好水美鱼儿肥。”5月7日,白河县快活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熊绍兴在水产养殖大棚内撒下一把饵料,桶里成群的鱼儿争相觅食,水花四溅,笑容也慢慢爬上他的脸颊。熊绍兴介绍,这种“巨型水桶”是镀锌板帆布圆桶,可养殖石斑鱼、鲈鱼、金樽等特色水产,实现了从传统养殖业向生态渔业的转型。
“这叫陆基养鱼,与传统模式不太一样。可别小看,大桶里满满的‘黑科技’。”来到大桶前,熊绍兴神秘地笑着说,然后掏出手机,随手点进应用APP,每个桶内的水体温度、溶氧量等数据一目了然,手指轻轻一点便直接远程自动控制换水、增温。养鱼新模式让熊绍兴从“会”养鱼向“慧”养鱼转型,实现了技术能力升级和增收渠道拓宽。
“我们这里的水质非常好,池内水不断循环流动,鱼也游得多些,相当于不停地健身,肉质更好更美味。”今年50多岁的老伍笑着说,基地里养殖的石斑鱼属于高蛋白、高营养、高价值的特色鱼类,养殖要求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市价高,很受欢迎,早早地就被客户预订了。
传统水产养殖依赖自然水域,易受天气、水质和病害影响。陆基循环水养殖通过多层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恒温调控及智能监测技术,实现养殖水体95%以上的循环利用,系统可精准控制溶氧量、pH值、氨氮浓度等关键指标,为鱼类提供稳定、健康的生长环境,年产量较传统池塘养殖提升3倍以上,水资源消耗降低90%。
绿色养殖守护碧水蓝天。陆基循环水养殖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养殖尾水经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多级处理后,达到农业灌溉标准,真正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循环。同时,基地采用太阳能光伏供电等低碳技术,已逐渐成为绿色农业标杆。
目前,该园区已基本实现工厂化养殖,建成投用鱼池22口,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累计投放石斑鱼鱼苗20余万尾,目前主要销往安徽省,年产值达600余万元,带动周边21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参与产业链,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陆基循环水生态养鱼是渔业转型的必然方向,不仅缓解了土地和水资源压力,更通过可控环境生产出符合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的安全水产品。“我们还将深化AI物联网技术应用,构建“智慧渔场”大数据平台,并探索与生鲜电商、企业团购合作,推动水产养殖向高效、智能、可持续迈进,让生态鱼“游”向全国餐桌,实现‘一条鱼富一方人’的目标。”该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
(通讯员 方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