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丨华阴市:“四个坚持” 建好“小厕所”办好“民生事”
来源: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5-16 16:06:41

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渭南市华阴市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坚持把农村改厕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立足工作实际、总结形成了“5435”经验做法,即统筹谋划、责任落实、工作举措、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五个到位”,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党员示范、“三统一”“四个原则”,争取中省支持、落实项目融资、实施财政奖补“三个渠道”,整改有原则、摸排有标准、排查有队伍、操作有工具、落实有结果“五有做法”,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基本情况

华阴市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也是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一座久负盛名的风景型旅游城市。地处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东接潼关,西连华州,南依秦岭,北临渭河,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市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总人口23.58万人,辖4镇2办11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地方生产总值实现81.5亿元。近年来,华阴市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整村推进、建管并举,全市累计实施户厕改造37491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8%,位于渭南市前列。

华阴市改厕管护平台

坚持“五个到位” 高位部署抓推动

华阴市坚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把农村改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推进。

一、统筹谋划到位

将农村“厕所革命”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相结合,以规划为引领,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以奖代补、整村推进”工作思路,全力实施农村改厕。

二、责任落实到位

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改厕工作专班,建立了“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卫健部门指导、镇(街道)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标准化村级公厕

三、工作举措到位

印发了《华阴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华阴市农村改厕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华阴市农村改厕验收办法》等文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排名、年终考评”的推进机制,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责任部门齐力抓,党员群众同参与工作格局。

四、质量监管到位

坚持“村申请、镇审验、市抽验”的原则,严格对照“厕屋选址合理、建设达到标准、厕具安装规范、清污机制健全、群众使用满意、原有旱厕拆除”的标准,全面做好农村已改户厕验收工作。

五、长效机制到位

建成市、镇、村、户四级管护体系,县级层面,通过“改厕管护平台”对改厕户进行监管、调度和评估,实现改厕后续管护智能化、科学化;镇村层面,通过设置系统管理员和协管员,建设粪污集中处理点,清运车辆安装GPS定位,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防乱倒传感系统,实现对辖区全覆盖管理;改厕户层面,可通过直接拨打400免费智能电话、微信扫描二维码、村级协管员上门服务三种方式,每次花费15—20元即可通过平台系统享受报抽报修服务,全面提升改厕后续管护成效。

坚持“四个原则” 多措并举抓推进

立足村庄基础条件和设施配套情况,推广多种经济适用、卫生达标、群众易于接受的卫生厕所模式,整村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一、坚持整村推进原则

坚持以整村推进为重点,采取“群众自愿、镇村统筹、政府补助”的方式,全力推进。截至2024年,全市农村常住户数39538户,累计完成农村改厕37491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8%,做到了应改尽改。同时在各镇(办)主干道、公路沿线和旅游景点建设村级公厕35座,旅游公厕10座。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坚持“因户施策、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使用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在污水管网未覆盖的村庄,重点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在因村域限制不能实施三格化粪池(罐)式的村庄,采取水泥小三格式或多户集中联建水泥大三格式,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改厕。

配备吸液车

三、坚持党员示范原则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走在前、带头改、做示范,让群众看到改厕工作的实际成效,群众由过去的不理解、不愿改、不支持,形成现在的自愿改、自觉改、主动改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三统一”原则

在实施农村改厕工作中,采取“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验收”模式,实现农村改厕“一次到位”。组建了专业技术指导队伍,建立了6个农村厕所管养维护服务站,配备吸液车71辆,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点12处,实现了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坚持“三个渠道” 多方统筹抓投入

针对农村“厕所革命”资金短缺问题,坚持争取项目与自主安排相结合,财政奖补与群众自筹相结合,全力保障改厕资金需求。

一、争取中省支持

对整村推进村改厕率达到85%以上的,中省奖补每户改厕户1000元,共实施整村推进村92个,争取中省改厕资金3227万元。

改厕资料档案规范化

二、落实项目融资

在确保省级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上,在市美丽乡村建设PPP项目资金中,列支1500余万元用于农村改厕,通过集中采购,为改厕户配送1000元左右的改厕设备,作为市级配套全面落实到位。

三、实行财政奖补

坚持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按照每改一户给镇(办)奖补100元的工作经费的标准,财政专项拨付工作经费22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改厕质效。

坚持“五有做法” 聚焦问题抓整改

华阴市率先在渭南市采取与第三方公司共同搭建农村卫生厕所摸排整改系统的模式,开展已改户厕摸排工作,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全力巩固改厕成果。

一、整改有原则

按照精准识别、有序整改的原则,逐级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分类有序做好问题整改,确保“建一座、用一座、群众满意一座”。

二、摸排有标准

制定了“华阴市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标准”,对所有的摸排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了严格培训,统一工作标准,确保了摸排工作不走样。

三、排查有队伍

聘请了第三方公司,组织了100余人的摸排队伍,高效精准摸排,做到了无一户遗漏的地毯式摸排。

四、操作有工具

定制了专业摸排APP,与每个村庄进行关联,摸排人员通过APP领取摸排任务,结合摸排标准逐户摸排,在电脑终端可以进行实时查看,做到了工作高效精准、便于统计。

五、落实有结果

随时通过摸排APP,可实现导出摸排汇总数据、摸排台账、问题清单、整改汇总数据和整改台账。通过“五有做法”有效解决改厕后续管护工作的服务问题、监管问题和效率问题。

华阴市农村厕所革命“5435”工作做法,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原则,通过系统谋划推进、加大资金投入、广泛发动群众、健全机制保障,实现了一家一户文明如厕,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万千群众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