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近年来,宝鸡市扶风县午井镇为破解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难题,探索推行“1533”模式,打造村级红白喜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组建红白理事会,明确操办制度和规则,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算清了“经济账”,减轻了“人情债”,刹住了“送礼风”,形成了勤俭节约、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基本情况
午井镇位于扶风县城西南7公里处,耕地面积6.9万亩。全镇辖10个行政村,3.8万人,党员1115名,是扶风八大古镇之一,扶风八景居其二,因北宋淳化年间理学家张载在贤山寺讲学提倡恢复“井田制”而得名。
近年来,扶风县午井镇党委把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作为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通过推行“1533”模式,即打造村级红白喜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探索制定《午井镇红白喜事文明公约》等五项制度,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党员模范三个带头作用,算明白户均减负“经济账”、礼尚往来“人情账”、除弊治陋“文明账”三本账单,蹚出了一条农村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午井村红白理事便民服务大厅
午井镇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午井镇司法所被省司法厅评为第二批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和“六好司法所示范单位”。
一个阵地 让红白喜事“有处可去”
午井镇积极探索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方法和路径,打造村级红白喜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成功解决了农村地区筹办红白喜事无地可办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资源浪费,赢得了群众赞誉。
一、盘活利用资源
全镇依托废旧仓库、康养中心等改建村级红白喜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3个,室内面积300到500平方米不等,最小的厅可摆放十人桌30张,能够同时容纳300人就餐,充分满足群众办理红白喜事的各项需要。
二、净化厨房环境
村级红白喜事便民服务大厅以公共服务形式免费向群众开放,推广“明厨亮灶”管理模式,采用透明化、可视化的厨房操作环境展示方式,让食品加工过程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营造出让村民放心、让厨师自律的良好食品安全氛围。
三、营造文明氛围
大厅内广泛设置“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光盘行动”等宣传海报、文明桌贴,全面营造倡导文明新风尚浓厚氛围,引导村民摒弃不良陋习,共同培育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项制度 让新俗新序“有章可循”
探索制定《午井镇红白喜事文明公约》《村级红白理事会管理服务章程》《村级红白喜事申报管理制度》《红白喜事公共服务大厅监督管理办法》《“文明过事”承诺书》五项制度,从宣传、签约、筹备、仪式、记账、餐食、审查等各环节强化服务管理和保障,确保“红白喜事”办理有章可循。
田家河组村民在红白喜事便民服务大厅过“白事”
一、统一操办标准
坚持简办和俭办原则,鼓励制定由特色农产品制作并以家常特色菜系为主的不同“节俭套餐”供村民自行选择,对操办红白喜事酒席桌数、烟酒品类、菜品种类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明确每桌消费限额,要求饭菜加烟酒每桌花费不超450元标准,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歪风日渐式微。
二、统一服务队伍
各村红白理事会牵头,广泛吸纳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人士,留守妇女等组建红白事志愿服务队伍,采取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方式,负责监督指导帮助村中红白事的操办。
三、统一监督管理
把节俭操办红白事有关规定、流程统一纳入村规民约,纳入村民委员会组织监督评议范畴,构建“事前备案、事中介入、事后回访”全流程监督体系,做到红白喜事排查到位,违规操办劝阻到位。
三个带头 让文明新风“吹进心田”
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督促引导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移风易俗宣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宅院开展宣传讲解,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推动新思想、新风尚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一、成立红白理事会
建立由各村党(总)支部书记任会长,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担任理事会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制定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流程、标准及奖惩办法等内容,有效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
二、组建宣讲小分队
分片组建“午井镇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讲小分队”,用当地话、身边事,从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守公德、团结邻里等方面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编排《移风易俗 破旧立新》“三句半”表演、《移风易俗焕新颜》歌舞表演,深入各村组开展“午井镇移风易俗进万家”等活动。
在高望寺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
三、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坚持“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带头,主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小广场等阵地,巧妙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党员等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教育群众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推动者。
三本账单 让移风易俗“人人获益”
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抓不懈,久久为功,通过算好“三本账单”,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
一、算清户均减负“经济账”
通过宣传倡导群众简办、提供办理公共服务、制定红白喜事简办标准,今年来已新办红事8件,简办白事12件,累计为群众节省费用80余万元,切实帮助村民既摆脱了“面子”的外在束缚,又契合了“里子”的心理需求。
二、算明礼尚往来“人情账”
通过文明公约、公共服务、公开监管的方式,彻底杜绝了红白喜事行情攀比的陋习,扭转了人情消费中的不正之风,减轻了群众“跟事”负担,让红白喜事重新回归乡情本身。
午井镇“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讲小分队在小寨村宣讲
三、算好除弊治陋“文明账”
通过建立服务阵地,组建理事队伍、宣讲队伍,协助治理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等陈规陋习,进一步涵养了全镇勤俭节约、务实淳朴的良好民风,推动形成了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新风尚,也为全镇社会治理的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通过探索推行移风易俗工作“1533”模式,午井镇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不断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