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咸阳市三原县陂西镇蔡王村坚持以“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为引领,通过强党性传家风、抓党建促管理、讲文明强沟通、强学习提本领、汇好人聚好事、抓整治优环境,切实推进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以家风为纽带,以文化振兴为基础,充分发挥文化在育民、惠民、富民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为乡村振兴嵌入文化底色,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用文化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展魅力。
基本情况
蔡王村位于陂西镇以西,三原县城东南约3公里处,闻名遐迩的古建文峰木塔座落村中。全村由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构成,共558户2022人,98名党员,耕地面积2580亩。村民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小型企业、家庭作坊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16000余元。蔡王村干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村级党组织标准化阵地建设作为抓手,注重教育引导广大村民注重家教,弘扬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带村风,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一类示范村党组织”“先进基层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年度农家书屋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信用村”“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市级示范村”等,逐步探索出了振兴乡村发展的“金钥匙”。
主要做法
一、强党性传家风,促进实践站落实落地
近年来,蔡王村围绕“尊家规、守家训、传家风”的特色乡村文化,教育引导广大村民注重家教,弘扬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带村风。按照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成效“六个有”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绘制4000平米的家风家训文化墙,重新修葺30余户的仿古屋檐,家家户户悬挂家风家训牌匾,在村中约三十余处地方悬挂摆放宣传传统文化的木质对联及村规民约。组织开展“强党性、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50余次,引导村民通过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写家书、晒家风”,分享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营造了注重党性教育、注重优良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
位于蔡王村内的三原家风馆
二、抓党建促管理,搭建党员红色驿站
为适应基层党建信息化发展趋势,蔡王村全面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和党员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建好红色阵地、弘扬红色文化。依托党性体检中心,建立了党员活动“红色驿站”,为党员提供“线下”交流场所,并建立线上微信管理群,保证了党内的基本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党费如期收缴。扎实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的红色教育,做到每月对90余名党员按时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并结合实际到旬邑马栏、铜川照金、延安等地参观学习。整合党员志愿服务资源,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制定提供“菜单式、组团式”服务,设置党员先锋岗20余名,激励党员主动认领,亮身份、做表率,发挥红色模范作用,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文化,接待党史学习教育等各类培训180余场次,党性教育体检人数高达3000余人。
三、抓学习提本领,农家书屋走深走实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蔡王村利用村委会一楼办公厅为村民配置“农家书屋”,配备了书架、条桌、凳子等设备,更新了适应当前生产生活的农业技术、养殖技术、乡村振兴、文化、少儿等种类图书3700余册。并对藏书进行全面整理,实现了严格规范排架,由村干部兼职农家书屋管理员,负责书屋日产管理。近年来,村委会的农家书屋服务更加贴心,藏书内容更加贴合读者需求,培养村民阅读习惯的同时,更为村民学习提供了互相交流探讨的场所,举办读书交流会10余次,借阅书籍达到7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广大村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更好的服务本村各项事业搭建了平台。
村委会旁的24小时自助借阅机
四、汇好人聚好事,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
蔡王村将近年来评选出的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好媳妇、好公婆等,在家风馆最后一个展区集中展示,并把志愿活动与道德讲堂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诵读家风家训经典佳句,聆听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讲述的家风故事,学习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事迹报道等活动30余次,真正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要抓手,研究制定《蔡王村志愿服务工作制度》,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结合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以及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关爱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活动,对全村的老人及生活特困户进行慰问。冬季在县慈善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为全村400余名老人发送过冬的高品质棉被;防控疫情期间,积极发动党员志愿者60余名,开展疫情宣传、测量体温、卡口执勤等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初步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制定“菜单”、群众“点单”、志愿者“买单”的志愿服务模式。
家风馆内收集的本村优秀家风展览
五、强设施优环境,文化乡村更显文明
蔡王村整村推进风貌改造,坚持内外并举,建美“里子”、做靓“面子”,总投资545.4万元,黑化道路14000平方米,新修排水渠加盖板8800米,新修花池200个,道沿2000米,绿化栽植红叶石楠4000余株及石楠球300个,新装太阳能路灯380个,打造美丽庭院81户,新建占地文化活动广场1处,实施特色门面改造提升工程,外墙保温、墙体粉刷立面改造26000平方米,绘制蔡王村特色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画。蔡王村村委会联合市科协、县科协、县武装部、镇政府等多家单位在中王小学门前精心打造科普广场,以科普科学知识为主题,采用六个电子大屏幕和多个文化展板、模型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紧贴群众需求围绕科学教育、国防教育、健康教育、家风教育等多个主题展开布局,实现了广场景观与科普元素动态、静态相融,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自然接受科普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增强科学观念。规范农户“自扫门前雪”清扫模式,组织党员、公益性岗位每周定期清理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实现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化、常态化,推进文化传承文明靓丽洁净乡村建设。
经验启示
一、要丰富文化活动,追溯历史传承,让文化“活”起来
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蔡王村充分考虑了村户总数、民间艺术队等规模,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无论是家家户户的家风家训、还是优秀先辈的事迹,再到文旅景点文峰木塔,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他们通过代代传承并不断更新取之精华的家族文化,进一步强化了富有村庄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同时积极发挥用好村级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乡村大礼堂、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通过开展如佳节晚会、政策讲堂、农村道德讲堂、知识讲座等活动,把最新的政策唱出去、讲出去、演出去,才成就了今日的蔡王。如今,村庄的发展都离不开发掘自身历史脉络,只有从自己的历史遗迹中寻找类似独具特色的文化之根、村庄之根,才能让乡村振兴活起来。
二、要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志愿活动,让乡风“淳”起来
党性体检中心对于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有着非凡意义。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党性体检中心能让党员不断审视自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全体村民参与到文化振兴中来。而且通过党性教育,能确保文化振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其中,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质量。加之蔡王村不断建设的农家书屋、家风馆,这三个场所相互配合,形成了乡村文化振兴中思想建设、知识传播和党组织引领的有机整体,不断正向引导村庄文明新风尚,带动好民风,传播正能量。
三、传承良好家风,营造文明村风,让群众“热”起来
家风馆承载着家族传承和道德教化功能,蔡王村通过不断挖掘和弘扬优秀家风文化,展示先辈的嘉言懿行、家规家训,不但在潜移默化中重塑村民价值观,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是打造出了独具蔡王特色的地标文化。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传承模式,既可以凝聚人心,又为乡村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家风文化和现代乡村治理相结合,以道德力量规范行为,做到家庭“文明风”常吹、家庭“文明经”常念、家庭“文明账”常算,让好家风成为守护干部群众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文化振兴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