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近年来,宝鸡市眉县坚持实施“筑基、集英、聚能”三大工程,做强更具承载力的首位产业,打通更具吸引力的引留路径,强化更具支撑力的要素保障,吸引在外人才陆续返眉,通过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实现猕猴桃产业人才“双向嵌合”,依托猕猴桃全产业链创业兴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基本情况
眉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7镇1街86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是全国特色农产品(猕猴桃)优势区,猕猴桃种植面积30.2万亩,年总产量53.1万吨,年总产值突破60亿元,享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美誉。截至2023年底,眉县依托猕猴桃全产业链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已达2.1万人,领办农业企业145户、家庭农场131户、专业合作社261户,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全省高质量发展农业强县。
眉县猕猴桃万里行郑州站推介
夯实基础 搭建干事平台
实施筑基工程,做强更具承载力的首位产业,让人才干事有平台。
一、聚焦“双百”提质
树立眉县猕猴桃“打造百年产业、实现百亿产值”发展目标,按照“4554”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改土壤、改品种、改树形、改模式“四改”途径,实现基础、技术、品质、品牌、效益“五提升”,同步推进果园设施化、全程机械化、管理数字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社会化“五化”建设,力促猕猴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利益链“四链”同构,高目标引领思路举措迭代优化,持续夯实特色产业基础。
二、塑造品牌扩面
用好“眉县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金字招牌,连续十二年高标准举办中国(国际)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年均开展“中国万里行”“勇闯哈尔滨”等专题推介、技术交流活动10余场次,销售覆盖国内40多个大中型城市、出口26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价值达161.37亿元,在30个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中居首位,品牌效应稳步拉升特色产业实力。
三、联动业态融合
坚持“产业延链强链、业态触类旁通”,依托产业园区孵化扶持27户猕猴桃精深加工企业,自主研发果汁果酒等产品,年产值提升10亿元;布局猕猴桃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建成观光实践园22个、精品游线3条,主题博览馆、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等一体投运,来眉研学游年均保持140万人次,不断聚集特色产业人气。
政策引导 拓宽人才渠道
实施集英工程,打通更具吸引力的引留路径,让人才返乡有渠道。
一、政策洼地“汇流”
出台支持人才返乡创业“眉县十八条”等一揽子措施,针对性释放创业场地、劳动维权、税费优惠、社保补贴等利好政策。以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眉县猕猴桃学院为主阵地,年均实施返乡猕猴桃人才公益培训200场,培育认证高素质职业农民和“50万+”电商达人。人才返乡创业人均减免税费500元,定向输送猕猴桃全产业链人才3300余人,孵化实体电商企业131户、人才网店2100余个。
猕猴桃田间作务技术直播课堂
二、双向奔赴“聚才”
一方面政府主动作为,结合招商引资同步招才引智,依托眉县商会外联优势多次举办驻在地眉藉人才座谈会,吸引商会书记刘军斌、“90后”小伙辛磊等一批“兴农人”返乡从事猕猴桃仓储物流和精深加工品研发。另一方面英才积极回乡,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建设家乡的深情吸引着在外地发展的英才,以村为单位建立外出经商人员、大学生和退役军人个人发展和返乡的纽带,吸引“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张育、林斯佳夫妻返乡搞起了猕猴桃果园社会化托管模式,事业留人与乡情留心相辅相成。
三、分级服务“托底”
依托县、镇(街)、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人才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其中县政务服务中心提供行政审批事项服务,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对接指导创业意向,村党群服务中心负责日常跟进联络,全程提供生产运营、组织管理、宣传包装等建议服务,累计实施猕猴桃返乡人才创业项目32个,辐射从业群众3万余人。
多措并举 护航人才兴业
实施聚能工程,强化更具支撑力的要素保障,让人才兴业有保障。
一、资金扶持蓄满“动力仓”
县财政设立3300万元规模的猕猴桃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猕猴桃产业人才应急转贷、创业扶持、专项引进等,同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累计担保发放创业贷款2.1亿元、小额贷款1.2亿元,为人才返乡创业提供较为充足启动资金。
二、校地合作点亮“技能树”
与西农联建眉县猕猴桃试验站,连续十七年推进“专家驻站”和“农技入户”两大工程,总结形成“眉县猕猴桃十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成为陕西地方标准,带动“何积丰院士工作站”和15个省、市级猕猴桃产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落地眉县,完成眉县猕猴桃“即买即食”等技术攻关83项、开发猕猴桃类新产品153种,逐步形成科技引才“虹吸效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眉县猕猴桃试验站
三、互通联动建好“信息库”
依托县级产业园区建成猕猴桃产业云平台及数据库,累计收录县域猕猴桃组培、种植、贮藏、物流、市场、外贸等基础信息超25万条,同步组建返乡人才创业专家指导团,结对提供政策解读、创业投资、项目评估等专业咨询服务,帮助返乡人才及时抓住创业兴业“风口”机遇。在返乡创业人才倾智助力下,眉县猕猴桃产业实现“质”的提升,全产业链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人工成本节约30%以上、亩均产量提升5%以上。
经验启示
一、好产业,是吸引人才的最大底气
产业规模化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让人才返乡有了可能,一批批本土从业主体做大做强让人才创业有了希望,依托猕猴桃产业吸引人才返乡,进而优化涉农人才创业大环境,也将为其他领域产业需求与人才供应协调互补提供有益借鉴。
二、好政策,是用好人才的最强保障
实践中,眉县把有限的政策利好和扶持资金有效用到刀刃上,因人施策、因事发力、因需使用,同时用活用足乡音乡情“柔性纽带”,动员在外人才返乡做到事业家庭两不误,跳出“舍不得投入—引不来人才”的尴尬循环。
三、好服务,是留住人才的最佳生态
政府主导、各方协调联动,是县域人才工作的有效方式。通过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眉县统筹调度各项工作谋划和要素对接融合,实现政策、信息、数据和资源共享,坚持需求导向,认真回应人才返乡全方位合理诉求,积极做好全要素服务保障,共同维护人才返乡创业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了产业发展与人才工作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