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近年来,宝鸡市凤翔区虢王镇以建设“西部薯乡”为目标,大力推进红薯产业扩规提质、延链强链,做强农旅融合,形成红薯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群众生活富裕。2023年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红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基本情况』
虢王镇位于凤翔城区东南28公里处,主导产业“虢王红薯”栽植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20年前,具有“软、糯、香、甜”和无筋丝的特点,被形象地称为“板栗红薯”,深受群众喜爱和市场青睐。
近年来,全镇抢抓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机遇,聚焦红薯产业延链强链,高标准打造一、二、三产项目20个,形成红薯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日趋成熟。2023年全镇红薯产值1.4亿元,2024年种植红薯2.5万亩,产值1.75亿元。
『聚焦一产 壮大产业规模』
夯实红薯产业发展“根子”,以不破不立的“信心”加快产业升级。
一、抓“要害”,工厂化育苗
种质资源作为农作物的“芯片”,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虢王镇聚焦解决薯苗采购成本高、病毒感染导致降产、薯块小且不集中等问题,建成集红薯科研、教学实践、成果推广于一体的红薯科创中心、脱毒育苗实验室和脱毒红薯育苗基地,年产脱毒苗5000万株,不仅一举满足1.6万亩薯苗需求,产出的红薯更是色泽鲜亮、口感更好,产量比普通苗亩均增收30%左右。
同时,积极优化种植模式,建成九家庄、万丰等村食用菌产业示范园4处1500余亩,引导宝鸡华伟兴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形成羊肚菌与红薯轮茬种植模式,亩均收益可达2万元以上。羊肚菌收获后残留菌丝变成菌肥,为红薯生长补充营养,使每100克红薯所含钙、铁、硒等微量元素均高于参照值,红薯品质更优。
二、抓“技术”,科技化生产
秉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着力提升红薯产业科技支撑力,加快新品种推广和新技术运用。与宝鸡市农科院合作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常年开展生产理论授课和田间技术指导,规范红薯种植标准。
虢王红薯科创中心
2024年4月成功举办宝鸡市甘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暨甘薯机械化栽植现场会,进一步凝聚红薯产业各经营主体生产合力,提升了红薯种植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
三、抓“保障”,联合化发展
凤翔区将虢王红薯列为农业“4+1”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出台了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补贴政策和奖励政策,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红薯每亩补助300元,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奖励3万元,最高奖励8万元,2023年全镇10个村获得红薯种植补贴34.554万元,奖励23万元。
区财政落实产业发展专项贴息资金1500万元,全面优化“农担公司担保+专业银行贷款+财政全额贴息+保险公司兜底”金融支持模式,虢王镇汶家村、九家庄村、万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申请到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贴息贷款150万元。
『做强二产 延长产业链条』
盘活红薯产业发展“棋子”,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实现创新发展。
一、横向联合,品牌化经营
2020年,虢王红薯以其优异的品质被收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2年,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成立陕西西部薯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陕西大秦农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陕西西部薯乡大秦农夫销售有限公司,负责虢王红薯的统一宣传、包装、营销和售后服务,着力打造虢王红薯优质品牌形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申报凤翔虢王红薯地理标志及绿色认证,持续提升虢王红薯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纵向延伸,链条化拓展
聚焦红薯产业延链强链,建成红薯粉条加工生产线3条,产品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热销周边县区。宝鸡华伟兴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挥企业联动作用,投资600万元建成红薯及蔬菜产品加工车间,以虢王红薯为主要原料生产馅料产品,其馅料因含糖量高、出蓉率高深受食品企业欢迎,2023年向金龙鱼集团、西安道地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红薯馅料等产品1000吨。
虢王镇九家庄村红薯产业示范园
三、就地仓储,多元化推进
2023年建成红薯分拣仓储物流配送中心3处,为红薯收购客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有效延长红薯售卖期,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实现鲜薯换季销售。2024年在建凤翔红薯仓储(冷链)及交易中心、田家村农产品分拣仓储中心、万邦禾红薯深加工生产线等产业化项目4个,将进一步扩大红薯仓储交易和产品深加工能力,持续壮大红薯产业链。
『做活三产 推进融合发展』
搭好红薯产业发展“台子”,以锲而不舍的“恒心”加快拓展深化。
一、发展电商,助力产品销售
建设虢王镇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打造虢王红薯抖音宣传百人团队,常态化邀请销售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直播销售。虢王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联合凤翔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成功举办“618电商节”“双十一”“年货节”等大型直播促销活动13场次,开展凤翔红薯直播推介活动26场次,累计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
红薯种植户在田间地头直播带货
二、活动推介,扩大品牌影响
2023年10月成功举办凤翔区“品薯香 庆丰收”第三届红薯节,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期间,种植农户与当地主播齐心协力,积极开展推广带货活动,高峰期红薯线上销量一举突破2万单/日。
三、农旅融合,提升产业价值
围绕红薯产业,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建成九家庄村、西谢村红薯采摘体验网红打卡地,镇域餐饮企业推出“虢王红薯”招牌菜、创新打造红薯宴,其中拔丝红薯、红薯饼、红薯片、冰蒸红薯等甜品小吃深受游客喜爱,向游客提供“从田园到餐桌”的一体式农旅体验,持续打造体验、采摘、餐饮、旅游于一体的精品线路。
『联农带农 促进农民增收』
筑牢红薯产业发展“里子”,以服务为民的“真心”推进乡村振兴。
一、龙头带动稳增收
2022年引进陕西大秦农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红薯2000亩,带动就业300余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秦农夫公司向农户和种植大户统供红薯脱毒苗,按照高于市场价0.1-0.2元的价格收购红薯,进行统一包装、营销。
二、壮大集体带增收
成立虢王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在九家庄村、西谢村、汶家村成立分社,优先将脱贫家庭剩余劳动力吸纳到红薯育苗、种植、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中,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已带动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同时农户还可自主选择以购苗包销、成品代销等方式参与到红薯产业链中,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年末享受红薯联销、集体经济利润等二次分红收益。
三、联农带农促增收
按照“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村集体经济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赢经营模式,村集体和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入股,由企业自主经营,年终按照协议予以分红,以“租金+分红+劳务”的形式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红薯飘香百姓富足。虢王镇聚焦红薯产业,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力有效带动农民多种渠道增加收入,持续推动乡村产业繁荣兴旺,“虢王红薯”成为极具地域特色、极有发展潜力的金字招牌。随着“西部薯乡”目标的逐步实现,虢王镇乡村振兴的宏图徐徐展开,农民群众也更加富裕,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