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县奏响农业绿色发展进行曲
来源:延安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4-07-08 11:08:36

铁边城镇党建联建现代农业园区

铁边城镇数智香菇基地加工菌棒

吴起街道蔺砭村大棚香瓜长势喜人

张海莉(中)给客商展示香菇

近年来,吴起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坚持联农带农、普惠致富,实施产业振兴带动行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在食用菌和大棚产业发展上,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菇棒飘香 产业兴旺

仲夏时节,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吴起大地上,每一处菌菇产业的发展都令人欢欣鼓舞。政府和企业齐发力,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发挥基地带动作用,促进菌菇产业园逐步形成规模。

走进位于吴仓堡镇黄砭村的集体经济菌菇产业园区的吴起南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香菇种植室内,菌棒、菌种次第排开,当微风吹拂,阵阵菌香随风袭来。

2023年,吴起南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黄砭村的集体经济菌菇产业园区,专门种植平菇。通过精心的科学管理,平菇品质优、产量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去年收入不错,政府一个菌棒补助1元,给我补助了38万元,卖平菇收入了20万元左右,一共收入50多万元。”吴起南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海莉说。

近年来,黄砭村以村集体的形式统一流转土地、建设大棚,在承包给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村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形式,每年可以收入1万余元。

“我们以村集体形式流转58.81亩的土地,建自然棚22座,折合标准棚66座,建成以后承包给政府引进吴起南楚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一年给我们村集体经济交费用11.48万放弃吧。”黄砭村党支部书记冯福涛说,如今村民除了务工和土地流转的收入,还可以享受分红所带来的红利。

与黄砭村不同,韩沟门村对村上的撂荒大棚进行重新利用,发展大棚平菇产业。政府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建成后把菌棒交给村里的脱贫户自行管理,既解决了脱贫户产业发展难的问题,又利用了闲置多年的大棚。

“我家的蘑菇棒,一年收入1万元以上,又不耽误跑车,一举两得。”吴仓堡镇韩沟门村村民李国前高兴地说。

吴仓堡镇从“一个菇”发力,从“一个棚”出发,大力发展平菇产业,不断扩大设施平菇产业规模。目前已有3个平菇园区,菇棚401座,545户群众种植平菇,是全市种植规模最大的菌菇种植基地。

“通过几年的发展,我们探索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采取‘筑巢引凤’,在黄砭、周官等两个菌菇产业园,采取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修建大棚,对外承包,由第三方公司进行承包管理;第二种模式是韩沟门模式,通过带贫益贫机制和联农带农机制,吸纳一些贫困户和农户,到就近的园区发展菌菇种植。目前,这3个平菇园区菌棒的最大承载量是400万棒,年产值在3200万元以上。”吴仓堡镇副镇长魏继东说。

借棒还菇 联农带农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铁边城镇作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近年来,大力发展以棚栽业为主的设施农业。2022年在该镇铁边城村张湾子村民小组建成了集菌棒生产、香菇种植、产品销售、数智推动为一体的多元化高标准数智香菇示范基地。引进吴起县顺昌达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该基地进行运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让小香菇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伞”。

“目前,我们这个园区出菇棚有200座,香菇菌棒80万棒,年产值800万元左右,目前我们带动贫困户是28户,每户贫困户每年务工费3万元左右。”吴起县铁边城镇数智香菇示范基地负责人李星说。

去年来,铁边城镇依托香菇基地,创新推出了“借棒还菇”的联农带农新模式。由企业以每棒3元左右的价格提供菌棒、技术,农户负责日常管理,出菇后企业保价回收香菇,扣除成本农户每棒可获得纯利润2元左右。

“在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给老百姓‘借棒还菇’,把我们的菌棒借给老百姓,老百姓出菇,出的菇我们公司保底回收销售,目前我们公司现在有十二三户老百姓现在运用这个模式,老百姓每年收入在2万到3万元左右。”李星说。

通过“借棒还菇”的联农带农新模式,使得农户在香菇基地既可以管理自己的香菇,还可以在园区打工赚钱,一举两得。在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同时,更好推动了香菇产业发展。

“香菇基地干活能挣三四万元,加上家里养的1万棒菌棒收入的3万元,一年下来能收入六七万元,对于这样的收入我非常满意。”铁边城镇新寨村村民雷立军说,有活的时候来打打工,没活回到自家地里做农活,家庭也照顾了,啥也不误。

借着“南菇北移”的战略机遇、政策红利和陕北香菇生长区位优势,作为一名从事农业产业10多年的“新农人”李星,对发展香菇产业更是信心十足。

“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香菇酱、香菇脆等产品,打造‘种、采、销’一体的产业链条,力争把基地打造成陕北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带领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发展香菇产业中来。”李星说。

庭院种菇 致富增收

小庭院、大产业。近年来,白豹镇确立了“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示范先行、重点推进、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广庭院经济。

走进王湾村香菇种植示范户郭兆江的家,他正忙着采摘香菇。作为村里第一个发展庭院香菇的人,他不仅给自己找到了一项好产业,也为全镇“基地+农户”香菇惠民产业趟出了一条新路。

“今年镇政府打造庭院经济,让大家种植香菇,我种了10个棚,出了两茬,收入将近20万元,这个经济效益很可观,明年准备大力发展。”白豹镇王湾村村民郭兆江说。

为更好推进全镇庭院经济的发展壮大,白豹镇以洛河食用菌产业园为基础联农带农,采取先建后补、提供菌棒、技术支持、统一回购等方式,率先在王湾、土佛寺、韩台等村发展庭院蘑菇产业,让家家户户的庭院不仅有“看头”,更有“赚头”。

“我们做到四统一,统一建设大棚,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收产品及销售,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白豹镇洛河食用菌产业园经理徐国伟说。

目前,白豹镇全镇发展庭院经济79户139人,逐步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引导农户以自家院落为阵地,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载体,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之所。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庭院经济,依托园区带动,项目支撑,推动镇村组各级干部、党员带头发展香菇产业,带头搞庭院经济,通过园区带动,逐步发展壮大香菇产业,助推我们镇域经济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白豹镇党委书记张东说。

近年来,吴起县立足县域实际,把食用菌产业上升到继“果、畜、菜”之后的又一项主导产业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发展。截至目前,全县食用菌产量4700吨,产值近4000万元,食用菌成了吴起县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吴起农业产业里面的一个特色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对促进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县委、政府连续六年出台惠农政策,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累计投资1524万元,其中菌棒生产补助774万元,养菌棚新建补助750万元。”吴起县蔬菜中心主任宗廷利说,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做好产业规划,扩大产业规模,全面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食用菌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香菇深加工企业,让初级产品就地转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食用菌种植户的收入。

绿色蔬菜“棚”勃发展

蔬菜不断茬、瓜果四季香。近年来,吴起街道创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发展大棚蔬菜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条新途径。

走进吴起街道杨青村的蔬菜大棚示范园区,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各类时令蔬菜应有尽有。大棚种植户何玉林和村民们正忙着缠蔓、采摘,喜悦溢于言表。

“棚里的小瓜批发一斤18元,采摘一斤25元,比打工可强多了。这一棚,一年收入纯利润能达到5万元左右。”吴起街道杨青村大棚种植户何玉林说,产下的蔬菜、小瓜、草莓、黄瓜等,供应到吴起以及延安其他县区。

去年以来,何玉林主要种植的是西红柿和奶油黄瓜等“短、平、快”的经济蔬菜。由于何玉林的种植规模较大,加上他的蔬菜品质好,不少客户都直接到大棚内购买,销路十分紧俏。

在吴起街道蔺贬村的集体经济蔬菜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蔺彦阳正忙着采摘豆角。据他介绍,蔺贬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村“两委”把蔬菜种植农户吸纳到村里的蔬菜种植合作社来,带领全村老百姓共同致富。

“2023年,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我们从老百姓手里流转回来了两个自然大棚,棚里面现在种植的豆角、西红柿等,豆角已经上市,卖了4茬,一茬能卖个500多斤,每斤发价4元。不仅解决了撂荒大棚和村集体经济,也解决了就近老百姓的务工问题。”蔺彦阳说。

“吴起街道地处城郊,发展棚栽业是我们打造城郊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们围绕土特产,打造‘三品一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实施‘三改一提’措施,提升了经济效益,全街道棚栽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商品率达96%以上。”吴起街道办主任宋学飞说。

棚栽产业是吴起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已有日光温室2843座、拱棚3034座,大田蔬菜种植有4万亩,主要种植品类包括蔬菜、特色瓜果、食用菌等,尤其是以香瓜、香菇为主的“两香”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吴起香瓜”“吴起香菇”区域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延伸链条、提升效益、确保安全’的基本思路,集中力量把以‘两香’为主的棚栽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促进老百姓的增收。”吴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秀旗说。

食用菌香飘万里,大棚蔬菜绿意盎然。从单一的种植到多元化的产业链,从传统的耕作到现代化的智慧农业,吴起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创新的发展模式,绘就了一幅农民富裕、产业兴旺的美好画卷。(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樊俊虎 徐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