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走进兴平市丰仪镇周闫村润盛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暖意融融,种植户杨升平的60亩草莓正值采摘季,一颗颗饱满透红的草莓在绿叶的衬托下,撩动着游客的味蕾。
“我刚尝了一个,草莓汁水很足,口感非常好。”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女士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丰仪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时令水果、花卉等一批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看到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决定返乡创业。”杨升平说,去年,他拿出在外地务工积攒的“全部家当”,在周闫村承包了60亩土地,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发展草莓种植。
“除了种植传统草莓品种以外,我还特意从浙江引进一批早熟品种,没想到竟收获了意外惊喜。”杨升平说,大棚种植的第一茬早熟草莓品质不错,每天有1000公斤草莓销往咸阳、西安和甘肃市场,收益可观。
目前,他大棚里种植的传统草莓品种也已陆续挂果、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可以达到4000公斤,采摘期可持续到5月。
“收入有了保障,我心里彻底踏实下来。”杨升平说,接下来将加强管理,提升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小草莓映红致富路。同样是草莓种植大镇的阜寨镇,近年来,着力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带领农民闯出“莓”好新生活。目前,该镇已建成草莓大棚3000亩,年产值约4500万元。
走进阜寨镇三产融合示范园草莓大棚,放眼望去,一排排草莓苗长势喜人。
“我们按照统一建设、统一栽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大力发展草莓种植。”阜寨镇三产融合示范园负责人郭星辰介绍,示范园按照“村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每年还可以吸纳当地闲散劳动力4万余人次在大棚务工。
郭星辰介绍,示范园还组建了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队,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行模式,朝着草莓产业高端精深发展方向努力。
“在阜寨镇,以草莓种植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成为兴平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兴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马长娃说。
产业兴旺助民增收。近年来,兴平市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统筹抓好粮食生产、果蔬发展、畜牧项目等,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兴平市13个镇(街道)2023年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已投入7439万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投入资金2826.02万元,惠及7000余人。(许建刚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