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集雨补灌技术 润泽黄土高原旱作农业
来源:农业科技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3-13 15:04:16

宋小林(中)在陕北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查看苹果旱作节水栽培技术。

阳春三月,陕北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内,一片片山地苹果萌动着生机与活力。一条条施肥送水一体化的滴灌带浅埋其间,为农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旱地绿色智慧集雨补灌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模式,通过智能化调控与多技术融合,实现了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田产能突破性增长,成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发展的关键科技支撑。

2024年5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荐的“旱地绿色智慧集雨补灌技术”入选全国十大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这一技术有效解决了旱作农田“卡脖旱”“救命水”等制约农田产能提升的瓶颈性问题,增加了旱地农田粮食产能。该技术先后在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杨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榆林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子洲旱作农业示范园)等进行示范应用。

近三年累计示范应用56.85万亩,较旱作作物平均增产24.0%—159.8%。同时,由其衍生的“旱作农田拦提蓄补‘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旱地绿色智慧集雨补灌技术示意图

在陕北,干旱一直是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榆林市米脂县城向北20公里处,有一个被称为“陕北小江南”的地方,2023年这里的“四位一体”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谷子喜获丰收,亩产较以往增产300斤左右。

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当地全力推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建设集雨窖,用好“天上水”,保证及时灌溉,并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节水保墒等技术集成与应用,农作物产量才得以大幅提高。

200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校地合作模式在米脂县建立陕北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针对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现状,充分挖潜天然降水为目标,构建集绿肥覆盖还田、雨水集聚根域入渗、适度调控生产力为一体的多界面雨水利用集成技术试验示范。

陕北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宋小林介绍,基于米脂县的实例和实情,陕北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已在陕北8个县区建立了多个农业合作社建立示范样板。

“该技术应用后,榆林市苹果亩均增产200公斤,延安市苹果亩均增产480公斤,增产率达24%,亩均增收4800元。”宋小林告诉记者。

目前基地推广的“四位一体”(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软体水窖高位蓄水+膜下滴灌补水)集雨补灌技术模式效果良好,真正实现了“秋雨春用,丰雨旱用”,该技术已在黄土高原推广超过17.3万亩,逐渐改变着陕北地区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