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手机就能预约放水,再也不用半夜排队等水了!”2月19日,合阳县黑池镇黑东村种粮大户王录明告诉记者,如今通过“农水宝”APP就可以申请灌溉、查看水量、缴费结算。
位于关中东部渭北塬区的东雷抽黄工程是陕西省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有4个塬上灌溉系统。近期,东雷抽黄灌区抢抓农时启动春灌工作,多措并举保灌保量、应灌尽灌,为夏粮提质增产打好基础。
作为水利部确定的数字孪生建设先行先试灌区,东雷抽黄灌区依托数字孪生平台水量配置与调度系统,实现用水计划管理、水量配置方案自动计算、水量调度方案动态分析计算与预演。
“我们采用干支渠优化配水模型和引调水模型,精准对接灌溉需水量,动态调度配水流量,适时安排轮灌计划,加快灌溉进度,确保各系统均衡受益。”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刘卫东说。
东雷抽黄灌区通过自动化测流、远程操控闸门、智能监测水量等手段,实现精准配水到村到田,每轮灌溉时间较以往缩短10天以上,灌溉保证率超95%。
在新民二级站,电机带动水泵昼夜转动,将黄河水抽提至高程近150米的塬上干渠。黄河水通过纵横交错的渠系奔腾涌入合阳县黑池镇、新池镇等地的田间地头。
“今年春灌,灌区计划渠首抽引水7158万立方米,覆盖农田54.6万亩次。”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灌溉科科长马晓涛介绍,“今年灌区成立清污机应急抢修、杂草杂物清运、义务浇地等1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确保泵站稳定运行、输水动脉畅通。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面掌握灌溉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引导用水户抢抓有利时机,确保不误农时。”
目前,东雷抽黄灌区日均供水量达36万立方米,每日可为4000余亩小麦及时“解渴”。
在黑池镇南社村,村民们忙着给自家的麦田修埂打畦。东雷抽黄灌区推广的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水漫灌改小畦节灌,路边埂、田头埂齐全的“三改两全”灌溉技术,使亩均用水量较传统漫灌减少30%。
近年来,东雷抽黄灌区积极推广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万余亩。
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刘定民表示:“我们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通过开展‘吨半田’和主粮作物灾害快速识别试验,把节水高产种植技术带给农户,促进粮食生产节水增效。”
记者 陈宏江 通讯员 姜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