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乡牵手共向繁荣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4-09-20 09:52:24

秋色染山河,三秦壮而美。

金秋时节,行走在陕西大地,城市日新月异、活力迸发,乡村瓜果飘香、产业兴旺。

城乡牵手奔向繁荣,这是陕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正在书写的重要一笔。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陕西扎实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紧抓城乡融合发展机遇,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搭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补齐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板、认真实施“千万工程”,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卓然成效,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农业强起来,农村富起来

9月,延安的苹果红了。

“再过20多天,6万袋红富士就能卖了。”9月12日,洛川县凤栖街道芦白村村民芦全民说,“按照今年的行情,收入不会低于5万元。”

1个月前,芦全民以1公斤8.4元的价格,卖了自家的4万袋早熟苹果,已有5万元入账。

苹果,是芦白村的“致富果”。芦白村距离洛川县城约5公里,东邻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西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国家级洛川苹果科技创新园穿村而过。

“依托国家级苹果科技创新园,芦白村用流转土地、扶持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自建高标准矮化密植果园,还鼓励群众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苹果采摘等庭院经济。”洛川县凤栖街道党工委书记雷惠斌介绍。

2023年,芦白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万元,较2015年增加了1.9万多元,村集体经济突破了140万元。

芦白村只是陕西上万个乡村发展的缩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

近年来,陕西强化科技赋能、培强龙头企业、做强优势产业链群、升级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千万工程”、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构建起既有“皓月当空”又有“繁星闪烁”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联动发展格局。

如今,陕西有苹果、蔬菜、生猪等9个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前列;苹果、畜禽肉类、猕猴桃等8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链,产值达6123亿元;打造市级24条百亿级、县级127条十亿级农业产业链。

全世界每7个苹果、每4个猕猴桃中就有一个产自陕西,陕西奶山羊产量占全国61%,木耳、茶叶等“土货”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广大农村居民嵌入特色产业链群,增收致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4%,增速快于城镇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

资源活起来,县域强起来

乡村产业提速振兴,县域经济持续壮大。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汉中市留坝县又收获了不少“人气”,狮子沟牧场、火烧店镇等地游客不断。

9月16日,甘肃游客王小军驾车带着家人,到火烧店镇一睹秦岭最美小镇的金秋“芳容”。“秦岭很美,中秋假期和家人一起到农村体验割水稻,印象深刻。”王小军告诉记者。

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素有“绿色宝库”“天然氧吧”美誉。近年来,留坝县积极探索生态赋能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发展全域旅游壮大县域经济,打造山地度假最美自驾精品环线,依托环线开发营盘自行车骑行、太子岭森林穿越等秦岭游线路及产品,将全县16个景区景点、1个历史文化名镇、5个特色小镇、8个乡村旅游区等串联成线,并通过流转土地、村集体入股等模式发展精品民宿、房车营地、农家乐。

2023年,留坝县接待游客588.6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3.4亿元。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十四五”以来,陕西出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实施“一县一策”,指导县(市、区)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全省83个县(市、区)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明确“主赛道”提速竞跑、争先进位。

府谷镁产量稳居全球第一,石泉跻身全国预制菜产业百强基地,岐山汽车制造异军突起……陕西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升。

今年上半年,陕西83个县(市、区)县域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较上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短板补起来,农民融进来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要顾好“乡”这头,还要理顺“城”这边。

陕西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

9月初,新学期开学。在金融机构工作的李平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孩子顺利上了西安市新城区的公办小学。“年初,我从延安调到西安工作。当时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上学问题。”李平说。

今年,陕西全力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

不仅是保障随迁子女入学,今年陕西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实际工作+实际居住”落户的户口迁移政策,推动户口迁移业务和开具户籍类证明事项“跨省通办”;落实持居住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增加短期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推动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更均等的服务、更完善的保障,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愿进城、能进城。截至2023年底,全省常住人口395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5.16%。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持续促进城乡要素加速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省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处长潘磊说。(记者 杨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