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乡村田野上的“万千”希望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4-06-26 09:28:24

绿辣子炒鸡蛋,农家手烙锅盔,再配上一杯手冲拿铁——这样一份“土洋结合”的下午茶,正是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峪口村“土锤”咖啡馆的热门套餐。

在这家由海归博士王绘婷主理的咖啡馆,乡村妇女化身咖啡师,优雅调制着“嫂子咖啡”;“韭菜鸡蛋比萨”“油泼辣子意面”等创新餐品火爆出圈,为乡村带来“流量”与红利。

“借着‘万千行动’的东风,我们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向乡村融合聚集,引进40多名新锐艺术家及青年创业者常驻乡村,发展乡村休闲游等新业态。去年,全村综合经济收入达6000余万元。”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说。

2022年5月,西安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实施“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和“千企联千村”专项行动(“万千行动”)。两年来,先后有5016名干部人才到村施展才华,657家企业与村开展合作共建,为乡村田野点亮“万千”希望。

“万千”人才奔赴广阔天地

“去年,我们种植黄精300亩。目前,黄精生长良好,达到项目预期。”在周至县马召镇虎峪村,驻村干部杨晓明告诉记者,前不久,陕西省中药协会的专家团队来村里考察,对虎峪村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给予肯定。

杨晓明是西安大兴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的一名干部。两年前,看到“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的信息,他积极申请,被派驻在虎峪村。

虎峪村地处浅山丘陵地带,七沟八梁一面坡,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杨晓明曾在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攻读研究生,专业优势让他很快发现,虎峪村可以利用林木面积广的优势,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

杨晓明联系农林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交流,自费购买两年生黄精地茎进行试种,实地观察黄精生长情况。2023年4月,经周至县林业局和县财政局进村评审,虎峪村林下经济中药材黄精种植项目顺利立项,获得项目经费179万余元。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2022年,西安在全市开展“万千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选派1万名干部人才服务乡村,引导1000家企业投资乡村。

鼓励热爱农村、经验丰富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退休干部自愿报名,发挥余热;组织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让他们到基层一线扎根历练……通过组织搭台、党建赋能,“万千行动”撬动各领域干部人才和各行业资本资源“上山下乡”,共同参与乡村振兴。

灞桥区科协干部王增年担任红旗街道南江村乡村振兴顾问,带领群众种植林下赤松茸,每亩林地年创收达5万元;临潼区园艺工作站干部张迎军到村后,为果农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帮果农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万千行动”开展以来,广大干部人才带着技术、资源、理念奔赴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万千”资源汇聚田野沃土

6月21日,记者走进高陵区张卜街道东关村蝴蝶兰基地看到,刚喷过水的蝴蝶兰叶片格外青翠,绽放的花朵宛如蝶舞。

2023年6月,在“万千行动”中,通过党委牵线、政府搭桥,东关村与陕西卉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缘,共建蝴蝶兰克隆组培繁育项目。目前,已建成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一期基地,可完成蝴蝶兰从组培到成品开花的全过程生产。

“去年,我们培育蝴蝶兰花株3万多株,在春节前销售一空,收入60万元,按20%比例给村集体分红。”陕西卉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军锋介绍,“今年上半年,我们培育花株8万多株,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在160万元到200万元。3年后,该项目预计年产蝴蝶兰瓶苗300万株、幼苗60万株、成品开花株12万株,将充分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万千行动”一开始,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和农民实际需要,西安在全市农村征集项目1400余个,发挥市非公党建工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部门作用,摸排意向企业1300余个,通过党委牵线、政府搭桥,引导相关企业和农村找准结合点,发展精品民宿、生态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项目,寻找资源转化与合作共赢的最优解。

阎良区北冯村与3家企业组建区域党建联盟,带动村民增收1500万元;长安区藏龙寨村携手天朗集团,盘活农村土地和闲置房屋、设备等资源,共建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40万元……

种植养殖、咖啡民宿、乡村旅游、农耕研学、康体养老……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客拥抱农村,一批又一批特色村企项目落地见效,形成乡村和企业双向奔“富”的良性循环。

“万千行动”催生乡村蝶变

耿镇街道钓北村是高陵区首个发展“飞地经济”的村子,村集体经济收入早已超200万元。虽说收入还算可观,但村民都觉得,村里越来越没有“人气儿”了。尤其是村民都外出务工,“一老一小”的照料成为大家的“后顾之忧”。

这也是高陵区教育局干部郇海娟担任钓北村“一肩挑”助理后十分关心的问题。她了解到,许多村里的老人都有兴趣爱好和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是一直缺乏相应条件。

于是,郇海娟发动村民成立钓北艺术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舞蹈团、戏曲团、器乐合奏团……村民们很快成立了5个艺术团,他们平均年龄60岁,自发创作演出、组织排练,十分活跃。村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村口一坐一天的张大爷是个二胡高手,以往经常愁眉苦脸的李大娘跳起舞来有模有样。

特色节日、纳凉晚会……两年间,郇海娟策划了30多场活动,让村民在大大小小的演出中登台亮相,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注入生机与活力。

让老人们幸福感倍增的不只是钓北村。在蓝田县三里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到饭点,附近4个村庄的留守老人都习惯来这里吃饭。一顿5元,给老人们管够,让老人们吃好。

蓝田县绿化队原工会主席高西红退休后,在三里镇柴寨村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她多方筹措资金,利用村里停办的学校,筹办了这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镇村周边老人提供了一个集中养老、助餐的场所。

“82岁的邓老师去年是坐着轮椅进来的,身上还有多处皮肤溃烂,在护理员的精心照料下,现在不仅伤口愈合了,还能起身行走。”高西红希望,让更多农村老人提高生活质量、安享晚年。

美丽乡村焕发新气象,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出现,村民生活更有奔头……“万千行动”不断走深走实,不仅为乡村带去了人才、资源,也将先进的生活方式、发展思路、经营模式带到了乡村,带强了产业、带富了百姓、带火了日子。(记者 刘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