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商行资金支持下,岚皋县高峰逸境民宿得到快速发展,特色民居增至12栋。图为工作人员带领游客参观民宿(资料照片)。
记者 杨光文/图
“有了邮储银行这6万元资金,新设备和流动资金的缺口就不愁了!”7月19日,看着刚进账的银行账户,西安市临潼区任留街道潘杨村村民杨亚力笑得合不拢嘴,“开始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网上提交了贷款资料,没想到第二天银行工作人员就上门对接,第四天钱就到账了。邮储银行西安分行的办事效率真高。”
夏收以来,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一场由金融力量驱动的乡村振兴变革正在蓬勃展开。为破解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薄弱、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在陕金融机构积极作为,纷纷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农业农村领域,从创新金融产品到优化服务模式,从扶持特色产业到助力农民增收,一系列助农惠农举措落地生根,为陕西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谱写了金融与“三农”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
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长期制约着陕西传统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在陕金融机构要想破解这一困境,必须在金融产品创新上狠下功夫。为此,在陕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结合各区县农业特色和农民实际需求,推出了一系列贴合市场的金融产品。以铜川市耀州区的花椒种植为例,当地农户每亩花椒前期投入在4000元以上,而传统信贷模式下,缺乏抵押物的农户很难获得足额贷款。针对这一难题,农业银行铜川分行深入调研后创新推出“花椒贷”,以花椒林地上附着物作为评估基础,结合农户信用记录综合授信,最高可贷30万元,且利率较普通贷款低15%。
陕西是苹果种植大省,苹果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苹果种植前期投入大,从果园建设、种苗购买到日常管理,都需要大量资金。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许多果农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针对苹果种植户适时推出“苹果贷”。该产品以果园的预期收益为担保,无须抵押物。银行根据果农种植规模、经营状况等综合评估授信额度,为果农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延安市洛川县果农王建军就是受益者之一。2024年,他通过“苹果贷”获得20万元贷款,当年苹果亩产从3000公斤提升至4500公斤,全年增收18万元。
除了“苹果贷”,在陕金融机构还针对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不同地域的特色农产品,推出了多种贷款产品。例如,长安银行安康分行推出“茶叶贷”助力安康茶农扩大茶园面积、建设茶叶加工厂。该产品特别设置“茶园托管”模式,茶农可将茶园委托给专业合作社管理,银行根据托管协议核定贷款额度,有效解决了散户茶农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设银行眉县支行推出“猕猴桃贷”支持果农进行品种改良和冷链仓储建设,配套提供“技术+金融”服务包,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农业银行铜川分行推出“药材贷”为中药材种植户提供资金支持,保障药材种植和收购顺利进行,同时与中药材交易市场合作,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帮助农户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金融助农,首先看服务。近年来,各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力度,在偏远乡村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这些服务点均配备智能终端设备,可提供现金存取、转账汇款、余额查询等服务,极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以汉中市洋县为例,当地农商行在全县207个行政村布设了“惠农通”服务点,每个服务点配备1台智能POS机和1台存取款一体机,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现金业务。
“安康农商行推出的‘惠农e贷’线上平台操作既简单又方便。我在手机上提交贷款申请后,系统自动进行信用评估和额度测算,才半天时间,贷款就下来了。”6月21日,看着手机银行实时到账的贷款资金,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金珠沟村村民梁彩凤高兴地说。据了解,“惠农e贷”平台依托大数据风控模型,整合了农户征信、土地确权、农业补贴等数据,实现了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化,最快30分钟即可完成审批。截至今年5月末,该平台累计为安康市农户发放贷款47亿元,惠及12万农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在陕金融机构紧紧围绕陕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助力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在渭南市蒲城县,不少开展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的企业对资金有着强烈需求。对此,中国银行渭南分行主动上门对接农户和企业,不仅在贷款利率上给予最大幅度下浮,还简化了贷款审批流程,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此外,当地多家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为辖区生态农业项目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风险保障。如长安银行发行的“秦岭生态农业”绿色债券、太平洋保险陕西分公司推出的“有机农业保险”等。
近年来,在陕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生态农业发展持续提供金融支持。7月21日,在安康市岚皋县城关镇永丰村,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岚皋县高峰逸境民宿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峰逸境”)刚刚送走十来位来自十堰的游客。这个占地20亩的民宿群,由12栋陕南特色民居改造而成,客房内全部采用环保材料装修,餐饮食材均来自周边农户的有机种植基地。
“2024年初,高峰逸境一期8栋民宿开始试营业,一时生意火爆。但因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加上2024年底又开始扩建民宿,企业一度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安康农商行获悉后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用时4天就为我们提供了300万元绿色贷款,解决了流动资金难题。”高峰逸境负责人杨能双表示,“现在有了资金,我们一切都理顺了,加上这里宜人的风光、可口的农家菜、优质的管家服务和舒适的住宿环境,每到节假日,许多来自西安、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客人早早就把房订满了。”据统计,高峰逸境运营以来,直接带动周边28户农户从事民宿服务、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户均年增收2.5万元,同时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了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
随着一汩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越来越多的三秦百姓享受到金融助农惠民生的成果。从关中平原的麦田到秦巴山区的茶园,从渭北高原的果园到汉江两岸的稻田,金融支持“三农”的成效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逐步显现,为陕西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勾勒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