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轮胎、旧砖瓦“变身”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搭矮墙挂框架、辟绿地扎篱笆、置石臼种藤蔓,打造富有山乡韵味的美丽庭院;昔日“烂水塘”“垃圾田”蝶变为生机盎然的休闲艺术公园……走进秦岭深处的镇安县茅坪回族镇,无论连绵川道还是偏远村落,处处可见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
2024年3月,茅坪回族镇在全镇吹响了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的号角。一年来,已成功创建3个镇级美丽庭院示范村、140户示范户和290户达标户。根据《镇安县茅坪回族镇“美丽庭院”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到2026年底,茅坪回族镇将创建镇级美丽庭院示范户400户、美丽庭院达标户700户,实现“村村有示范户,组组有达标家”的目标。
“通过美丽庭院创建,美了庭院、美了村庄、美了人心,让乡村的美丽看得见、乡愁记得住,一草一木散发着文明的气息。”茅坪回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安明海表示。
方寸庭院换新颜
走进茅坪社区,处处有风景、户户有特色的景象令人惊艳:巷头街尾里,具有民族风情的3D彩色墙绘和古朴民居相得益彰;胡同墙角处,花草小品点缀在陶罐、木箱、竹篮中;房前屋后,砖瓦垒砌的花坛内鲜花争奇斗艳;居民庭院中,竹篱笆、木花架等相映成趣……
“镇上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启动后,我们仅垃圾清理就耗时一个多月。”茅坪社区妇联主席徐赐芳感慨地说,居民的各类杂物不仅堆满自家房前屋后,甚至还放在巷口墙角等公共区域,虽然派不上用场,却舍不得扔掉。党员和巾帼志愿者组成工作队,通过建立微信群宣传、发放环境整治告知书和“美丽庭院”创建倡议书等,累计服务500多小时,清运废石块、旧砖瓦、破木料等杂物90多吨,连清运的三轮车都因超负荷运转而报废。
“农村社区就要保持农村特色。”社区党支部书记马东海强调,“我们社区坚持因地制宜,以整洁为基础,以文化为纽带,以民族风格为底色,通过角落点缀打造景观。”
志愿者以河岸自然村为试点,就地取材,巧妙地将砖瓦、竹木、石板、陶罐等乡土元素点缀在庭院里外、街头巷尾,打造出10个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花坛景观,花坛内还留出专门区域种植蔬菜,满足居民的“田园情结”。
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居民也积极行动、大胆创意,装扮着自家庭院。在居民魏青的庭院中,50多盆绿植或置于景观架,或悬于屋檐下,或倚在围墙边,构成了一个微型“植物园”。“花费不多,却让家园焕然一新,既美观又保留了乡土韵味。”魏青满意地说。
家风传承树新风
在腰庄河村,路过村民孙守霞家的庭院时,大家都会发出由衷赞叹。庭院不大,只有七八十平方米,鹅卵石砌成的围栏里各种鲜花盛开,多肉植物穿插其间,被改造成萌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的塑料水管非常抢眼,与悬垂而下的吊兰等绿植,构成了富有情趣的庭院景观。
“原本庭院里只有几株灌木,色彩单调且毫无特色,面貌‘蝶变’是全家总动员的结果。”孙守霞介绍,“围墙是做泥水匠的公公用河道里捡来的鹅卵石搭砌的,彩色水管造型的点子是我从网上图片得到的灵感,鲜花则是我和儿子一起去花木市场买来的。”
在示范户的带动下,腰庄河村掀起了全民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的热潮。村民张健与就读动漫设计专业的女儿携手,巧妙利用废旧轮胎、木秋千、石磨盘等物件,将庭院打造成兼具动感与静谧的生活空间;村民阮仕均则就地取材,用收集的树桩、瓦片搭配山间采来的苔藓、野草,营造出野趣盎然的庭院景观……如今,这个拥有338户1194人的村庄,已成功创建镇级“美丽庭院”达标户20户、示范户42户。
腰庄河村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家家户户门墙上都悬挂着统一样式的“家训牌”。这些家训内容各具特色,既有“有毒物莫吃,违法事莫做”的谆谆告诫,也有“假冒不进橱,伪劣不进店;不做损人事,不赚违心钱”的诚信箴言,还有“遇事树恒心,做事有耐心;万事能如意,水到则渠成”的人生智慧……这些朴实无华的家训,正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村民的精神家园。
“好家风是美丽庭院的灵魂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吉国欣慰地说,“现在村里不仅环境变美了,更可贵的是形成了崇德向善的好风气。”作为全镇孝老爱亲模范村,腰庄河村将自编的孝老爱亲“三字经”绘制成生动墙画,让传统美德跃然墙上。如今,和睦的家庭、互助的邻里、热心的志愿者,已成为村里最动人的风景;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文明新风,更是深深扎根在每个村民心中。
乡村发展后劲足
五福村与安康市旬阳市毗邻,曾因治安管理薄弱、流动人口众多导致环境脏乱。如今,村口展示的村容对比图,见证着这个“问题村”的华丽转身。
五福村党支部书记叶正坪介绍,去年以来,村里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提升工程:投入80多万元,重点整治村口区域,全面清理积存垃圾和杂物后实施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开挖3亩生态荷塘,打造亲水景观;系统修缮河道护栏等基础设施;对村内主要建筑外立面进行统一粉刷,并邀请画师创作乡土风情墙绘;同时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观赏花卉,营造江南水乡般的庭院景观。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村里还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配备专职保洁员,每日清晨定时上门收集垃圾;组织党员和巾帼志愿者每月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确保环境整治成果常态长效。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村民深受触动,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五福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970人。”叶正坪说,“现在大家都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精心打理自家庭院。”他表示,村里正计划依托美丽庭院建设,发展特色农家乐和观光采摘游,推动实现村强民富。
去年以来,五福村以美丽庭院创建为抓手,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村内农业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将20亩油菜花田、葡萄种植园与5座香菇大棚串点成线,打造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形成一年四季花果飘香的景致,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美丽庭院建设永远在路上。”茅坪回族镇党委书记马辉说,这些看似微小的庭院改造,实则产生了多重效益:既美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又润物无声地改善了家风民风;更与垃圾分类、村庄治理等重点工作形成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
通讯员 朱晓杰 辛恒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