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安康市平利县在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实践中,立足农村大量特殊困难老年人无人照料、生活环境脏乱差、看病就医缺陪护、缺乏安全防范保障的养老服务需求,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提供更宽领域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小切口”的契入,做出了“大关爱”的文章,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探访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机制和做法,赢得了好评。
基本情况
平利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农业生产为主,每年有近4万名青壮年外出务工。辖区内留下了许多不同程度存在没人陪护、无人慰藉、就医等困难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同时也留下了年龄既偏大又无体力、技能的留守人员。2023年底,平利县立足于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出台方案,把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体系,试点推行“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各镇充分发挥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社会资源参与的乡村建设服务公司作用,吸纳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有较强服务意识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组成专业化探访关爱服务队伍,使探访服务更有质量、更可持续。
平利县社会力量结对关爱“一老一小”行动启动仪式
强机制、建清单、组平台
突出一个群体,完善纾困解难的照护体系。通过强机制、建清单、组平台,为他们纾困解难,解决广大青壮年家庭的后顾之忧。
强化机制建设:平利县委把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纳入深化改革课题,通过前期试点探索,出台方案,把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健全县、镇、村三级书记抓养老工作体系,完善由党政领导、部门协同、镇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司主为为基础的“多层联动”关爱工作机制。
建立双向清单:为规范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县民政局通过自下而上建立了独居、空巢、留守等6大类特殊困难老年人名册,实行专档管理,动态调整,通过清单式管理,建立了全县特殊困难老年人台账,为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基础;同时围绕环境卫生、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安全防范细化服务内容,明确了14项服务清单,全方位覆盖老年人的各类需求,达到了有所需有所应的目的。
依托服务平台:平利县乡村建设服务公司是平利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中探索出以镇为单位,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社会资源参与的乡村建设服务平台。县民政局充分利用服务平台有成熟的运营机制、有富余的劳动力资源、有熟悉村风民俗的服务人员等优势,通过购买服务的途径,采取县、镇、村、公司、老年人五方协议的形式,明确权利,压实责任,把探访关爱的工作既落实落细又使老人乐意接受。
组建队伍 关爱特殊困难老人
组建“二支队伍”全方位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始终把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工作作为民生保障的大事来做,统筹全县所有资源,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建立社会服务大队伍:县委县政府统筹财政、民政、卫健、住建、工商联、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部门,根据职责划分区域,定向开展为老服务工作,分级履行牵总、督导、监督、参与的职责,形成了立体式的服务体系。
组建专业化服务小队伍:充分发挥全县农村留守妇女、低龄健康老人和其他适宜人员的从业需求,依托乡村建设服务公司,通过县级民政部门的专业化培训,择优招聘,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市场化的探访关爱服务队,每队通过聘用8至10人的当地富余劳动力,有效破解了照护不够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的困境,使困难老年人能获得本乡本土易于接受的服务,提升了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平利县城南社区开展为空巢老人冬至送温暖活动
“三个融合” 提升幸福感
推进“三个融合”,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幸福感。将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深度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做到了三个“融合”。
与乡村发展融合:乡村振兴的主体是群众,通过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的运作,一方面拓展了乡村就业容量,吸纳农村富余非技能型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通过三个镇的试点,已吸纳30余名劳动力参与到养老服务之中,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另一方面通过探访关爱服务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多个家庭中年轻人外出务工的“顾老之忧”,既为这些人能安心在外务工、创业创造了安定、放心的“后花园”,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从化解困难出发,达安心和谐站台的大爱,促使这些务工者转化为带资返乡、回归创业的反哺资源,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力军,有效地解决了现实中宜业和宜居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
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合:乡村建设服务公司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而成,通过服务平台积累的利润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比例分配,探访关爱服务工作产生的收益源源不断注入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组织又通过投入不断健全、完善服务内容,同时也增强了村级组织对探访关爱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形成了“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助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多赢。
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基层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基层群众和谐、社会稳定、环境和美,而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活动的开展,正是通过“安全防范”的服务清单,普及了防诈防骗基本知识,提升了老人们的法律保护意识,引领了依法维权的导向,同时五方协议的签订,又为化解邻里纠纷、矛盾增加了一个群众与群众之间,老人与子女之间,村民与村级组织之间的沟通站点,使矛盾在沟通中化解,让信访在服务中融化,真正实现了基层事在基层处理。同时,通过“环境卫生”服务清单,引导或协助老人从个人卫生到居室、户外卫生进行全面、持续的整治,带动了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真正地推进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建设。
经验启示
平利县通过精准探访、精细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达到了预期效果。
盘活在乡为老服务人才资源:将乡村“待得住”“留得下”的人员打造成银发服务队,激活乡村银发活力,推动为老服务力量由“散”向“合”、由“兼”向“专”转变,有效破解农村养老照护不够常态化、专业化的难题。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及时发现、有效防范、稳妥化解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老人安心养老,子女安心务工,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基层治理更富有效能、更加和谐有序。
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参与养老事业,既促进脱贫人口增加家庭收入,又带动乡村养老产业发展,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有效助推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