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近年来,安康市宁陕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旅游、改善城乡品质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农村“三拆三清三提升”行动,持续扮靓乡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基本情况
2023年以来,宁陕县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先手棋”,扎实开展拆除乱搭乱建、废弃建筑、违规广告,清四乱、清垃圾、清旱厕,提升农户院落、提升村容村貌、提升治理水平的农村“三拆三清三提升”专项整治行动,以“拆”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顽症痼疾,以抓点示范带动群众深度参与,以建章立制巩固拓展成果,由表及里、系统推进。
筒车湾镇规整农户院落
深入整治“靓面子”
坚持将全面整治和重点整治相结合,把兜住民生底线与依法公正拆违相结合,聚焦集镇和安置小区、主要道路沿线、景区景点周边等重点区域,通过拆除乱搭乱建、拆除废弃危房和临时用房、拆除残损和过期的广告牌等,拓展公共空间、扮靓乡村颜值。
党员干部带头:县委、县政府通过周密调查,摸清违建底数和背后深层次原因,要求违建党员干部(含退休干部)带头拆除,对于蛮横无理、托人说情或唆使其他违建户阻挠对抗的,一律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县纪委监委靠前监督提醒,查处并通报党员干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违纪违法典型问题5起5人。
发动群众参与:大力开展城乡规划法、市容管理条例等法治宣传教育,针对违章建筑面广量大、形成原因各不相同的情况,采取“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名包抓领导、一名责任干部”推进机制,因户制定整治措施,不搞“一刀切”。对于占用公共区域的违建,通过讲政策、讲法律,动员违建主体自行拆除;对于宅基地内影响村容村貌的问题,党员干部上门帮助整治。村干部第一时间带头拆除搭建的彩钢棚、遮阳棚,各级党政干部积极动员农村亲属主动拆除。
广货街集镇拆除违章建筑规整经营门店
全面排查整治:持续排查侵占公共空间、侵犯他人利益各类乱搭乱建行为,不漏一处、不留死角,建立清单台账、依法依规限时整治,下发责令停止(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140余份,累计拆除农村乱搭乱建612处16737m2,清理乱堆乱放657处5794m3,拆出了新天地、拆出了公共空间,一批长期遗留和影响村容村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根治,赢得广大群众一致认可。
抓点示范“美里子”
按照“全面发动、重点培育、典型示范”的思路,不断延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度和广度。
领导包抓示范:结合“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工作,确定8名县级领导干部包抓6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和2个连片整治提升镇,11个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标包抓24个县级提升村,突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村庄规划、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协调发展。
树立标杆示范:持续开展“五美庭院”示范户选育活动,聚焦家风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全面整治提升农户院落环境,鼓励和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碎片化资源,发展庭院种植、养殖、手工、旅游等“庭院经济”增收致富。2023年以来,各镇选育“五美庭院”“庭院经济”示范户130余户,城关镇渔湾村被命名为市级“五美庭院”示范村,20户群众获评市级“五美庭院”示范户。
观摩交流示范:按照“镇类一致、就近就便”原则,由县级领导带领各镇、相关部门负责人,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建设镇级“擂台比拼”现场观摩活动,每次观摩2~3个镇、4~6个村,面上看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点上看农户庭院内外、精神风貌,有效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由面及点、从公共空间向农户庭院纵深推进。通过示范带动,全县农村院户环境持续提档升级,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民宿、乡村酒店等乡村旅游产业,加快升级“菌药果畜”等农林产业,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达8.5%、全市第一。
以制立规“治根子”
既从整体层面考虑农村人居环境长治长效,又从群众视角解决生产生活之便。
宣传发动促长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利用“大喇叭”循环播放,普及政策法规,强调整治要求;结合日常工作,入户走访宣传,突击检查提醒、现场指导改进;组织群众互看互比,奖励鼓励先进、鞭策激励后进,积极营造人居环境整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江口回族镇规范商贩经营区域
疏堵结合促长效: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杜绝一拆了之、一清了之。皇冠镇兴隆村、梅子镇安坪村、四亩地镇四亩地村在拆除乱搭乱建、清理乱堆乱放的同时,因势利导建村口绿地、建小微公园、建乡村步道,还美景于民,还空间于民,广大群众纷纷点赞。江口回族镇制作特色临时摊位、划定经营范围供流动摊贩使用,动员集镇群众替换泡沫箱和破损坛罐栽花种草;广货街镇拆除沿街土特产经营门店乱搭乱建遮阳棚,同步对集镇商户门店风格、布局进行统一规划,为规范经营提供保障,既改善了生活环境,又升级了经营环境,推动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加快提升。
强化监管促长效:实行“逢九整治”工作机制,每月9号、19号、29号集中排查卫生死角、集中拆除违规建筑、集中整治人居环境,保持持续攻坚态势,清除存量、遏制增量。建立日常管理机制,围绕乱搭乱建、垃圾、厕所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领域,聚焦屋边、沟边、河边等易形成卫生死角重点区域,制定完善《宁陕县农村建房规划管理办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保洁制度》等13项工作制度,形成问题发现、交办、督促、考核、奖惩、提升的闭环制度体系。建立奖惩利益联结机制,将禁止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条款纳入“村规民约”,日常排查结果与“积分超市”、评选各类先进等直接利益挂钩,加快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