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丨商洛市丹凤县寺坪镇:践行“千万工程”经验 聚力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6-10 17:21:59

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商洛市丹凤县寺坪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生态寺坪、康养避暑”小镇目标定位,以提乡村建设为重点,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聚力将寺坪打造成为一个集产业、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流岭和美乡村、生态康养小镇,走出了一条适合地域特点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基本情况

寺坪镇地处秦岭深处、流岭腹地,全镇辖11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4550户16225人,总面积180平方公里。204省道贯穿南北,是国家级百万亩油松飞播林实验基地,森林覆盖率超过70%,平均负氧离子含量达8000以上,素有“天然氧吧 养生之地”“山茱萸之乡”美誉。近年来,聚焦乡村建设,按照“流域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整治改善、分类打造”原则,以镇域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坚持抓镇促村、抓线扩面、抓点示范,实现了“诗和远方”里拥抱美好生活。

寺坪镇文家谷景区全景图

找定位、理思路、做规划

树立目标:结合寺坪资源禀赋,产业状况、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气候特点等因素,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单位先后赴河南、安康、汉中、柞水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出了建设“康养避暑小镇”目标。科学规划:邀请专家团队,驻村开展调研,高标准规划镇区建设,按照“一心一带三区”(生态康养中心,飞播林上运势休闲观光带,特色产业区、生态旅游区、休闲康养区)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城镇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多方论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注重差异化、避免同质化,通过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方案讨论会、召开听证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多次修订方案,进一步找准乡村建设定位。

多举措、变面貌、展形象

下茬做“减法”:拆除废旧厕所9个,破旧设施用房16处、乱搭乱建60余处,拆除废旧土坯房4座,治理各类乱象106处,清理河道18公里。谨慎做“加法”:修建微景观1处,口袋公园(小公园)3处,修建提升广场3个,改建柴棚110个、户厕160户,新修垃圾台12个,栽植绿化苗木2000余株,土坯房改造118户,宜居农房改造项目110户。

寺坪镇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努力做“乘法”:成倍提升城镇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完成实施民俗项目、农贸交易市场、旅游公厕等镇区范围内实施的21个项目。

倾情做“除法”

大力宣传镇域环境治理政策,争取群众支持和理解,除去群众不满和怨气,建成“和为贵”调解室,及时解决群众矛盾纠纷。

夯责任、筹资金、强保障

三级包抓:夯实包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三级包抓项目责任,多次召开项目谋划会,邀请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到镇现场督导指导,配强技术指导,聘请工程监理驻地指正纠偏。

专班推进:成立项目建设专班,优选了施工队,实行清单上墙、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采取一周一调度,半月一次现场办公会,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工程工程质量和进度。

多方筹资:按照“省市争一点、县级补一点、部门帮一点、集体注一点、群众凑一点”“五个一点”的思路,整合各类资金,积少成多,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确保镇域建设顺利进行。

明责任、建机制、保长效

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改造提升镇污水处理场、修缮镇简易垃圾填埋场设施、购置垃圾清运设备,提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由镇政府购买服务,与寺坪镇新风扬物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定期对辖区内所有垃圾进行集中转运,确保镇域环境干净整洁。

单位包抓维护:结合“干净丹凤”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夯实一名科级领导、一名驻地单位负责人和一名公益性岗位“三个一”包抓责任,通过包片区、包村组、包路段、包责任区等措施,做到垃圾废弃物日产日清,做好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日常保洁。

农户日常维护:完善村规民约,制作环境卫生“十不准”提示牌,同所有农户(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落实包门前环境卫生、绿化维护和良好秩序责任,通过定期通报、红黑榜晾晒、颁发流动红旗、爱心超市积分奖励和卫生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办法,让农户养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行动自觉。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兴产业、促民富、见实效

发展庭院经济:按照“一拆两清三改四提升五建园”,在修建围栏和花池的同时更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按照“一户一策”“一院一景”原则,全镇发展庭院经济348户,实现庭前有花、院中有景、景中有收益,实现“一院变四园”(果园、花园、菜园、游园)。

实施“两转”:把自然、人文、产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建成了集生态康养、露营休闲、娱乐运动、户外探险为一体的旅游康养胜地——文家谷。积极探索“旅游+”“康养+”等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特色民宿、特色农家乐,配套建设“南山院子”民宿26间,进一步丰富了新业态布局。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盘活投资1000万元,建成全市首家“鱼蔬共生”生态科技示范园,填补了商洛市在该产业项目上的空白,产业转型、业态转型稳步推进。

寺坪镇“南山院子”民宿

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模式,鼓励镇村成立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经营,成立丹凤首家新业态公司——丹凤文运康旅开发有限公司,按照“政府牵头、村级经济参股、第三方运营、公司化运作”的模式规范运营,引导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资金、资源和土地入股,参与经营管理,村级集体组织收入稳步提升。

经验启示

寺坪镇依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生态优势、产业优势等条件,因地制宜编制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规划,以乡村建设为突破点,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以产业发展为增长点,选对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模式,鼓励群众通过要素入股,参与经营管理,实现群众增收和集体经济互利双赢。以社会治理为关键点,通过党委“领跑”、支部“带跑”、党员“助跑”、群众“跟跑”,调动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和体制机制保障。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