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大育成的干白葡萄酒酵母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
来源: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6-04 16:38:25

5月29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日前,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酿酒微生物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授刘延琳和团队,历时17年育成的国内首株干白葡萄酒酵母NX16菌株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目前已在东欧酿造了500余吨干白葡萄酒。这是该团队选育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的第3株本土葡萄酒酵母菌株。

2000年以来,刘延琳团队对本土葡萄酒酵母资源进行收集挖掘,建成了保存有2万余株酵母的种质资源库,开发出典型特征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系列本土葡萄酒酵母菌株。其中,2株本土优良葡萄酒酵母CECA和CEC01,耐受力、发酵力、香气表达力强,已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填补了我国本土葡萄酒酵母生产空白。

微生物是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之一。葡萄酒酵母是葡萄酒产业的“微生物种子”。我国葡萄酒产业曾长期依赖进口葡萄酒酵母,本土葡萄酒酵母研究对发展我国葡萄酒产业有重要意义。

目前,刘延琳团队系统完成了我国葡萄酒主产区酵母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研究,获得了316种基因型的葡萄酒酵母核心种质,为本土葡萄酒酵母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起,刘延琳团队在御马国际葡萄酒业(宁夏)有限公司的葡萄园采集了上千株酵母资源,经过菌株抗逆性与酿酒特性研究、菌株发酵初筛、小容器酿酒试验复筛、中试验证、生产试验等环节,最终育成国内首株干白葡萄酒酵母NX16菌株。今年,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对NX16菌株开展了市场化推广。

“使用NX16酵母酿造的葡萄酒酒体晶莹透亮,花香与果香完美融合,味道清爽。”御马国际葡萄酒业(宁夏)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白稳红说。

葡萄酒产业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乡村振兴、环境保护、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已经选育出29株酿酒功能细分的优良本土酵母菌株,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研发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酵母菌株,提升中国葡萄酒品质,推动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刘延琳说。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