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丨延安市延川县甄家湾村:千年古村焕新颜 多重业态促振兴
来源: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6-03 16:35:40

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近年来,延安市延川县关庄镇甄家湾村立足自身实际,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加强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古村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蹚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收入稳步增长,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基本情况

甄家湾村辖甄家湾和下刘家河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04户706人,其中脱贫户26户72人。近年来,甄家湾村以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古村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导外出优秀青年返乡创业、盘活闲置资源、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出集影视拍摄、教育研学、写生创作、文化体验、民宿旅游、示范种植、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黄花菜示范种植基地

甄家湾村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全域旅游影视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先的“空壳村”发展到2023年的98.9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不足5800元发展到2023年的24177元,脱贫户人均纯收入26805元。

主要做法及成效

“庭院经济+影视研学”

抓住古建筑资源,甄家湾古村落始建于公元1265年,至今已经有759年历史。现存古窑洞97院258孔,是陕北地区保护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延川县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97院258孔古窑洞进行了维护保护,并将其中66院167孔古窑洞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集中打造影视拍摄、教育研学、写生创作、文化体验四大基地,配套建成标准化卫生间、停车场、污水处理站、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先后有《建国大业》《信仰》《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光荣与梦想》等30多个剧组来村拍摄,中国美协、山东省画院、陕西省作协、南京美院等2600余名绘画写生和文学采风人员前来创作,为村里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特色影视研学

“庭院经济+特色民宿”

按照“一院一规划,一户一特色”的思路,结合特有的自然田园风光和资源优势,将新村14院64孔闲置窑洞流转,打造出以“甄家园居”“甄姐小院”为代表,集民宿客栈、休闲度假、地方美食、农特产品产销、传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民宿农家乐,打响乡村旅游“乡土牌”,大力推进传统村落老屋活态利用,着力构建最自然、最原生态、最乡土的农家民宿产业,同时,村民们抱团取暖,通过特色小吃、特色农产品销售等,由过去的“上山”变成“上班”,实现家门口零距离就业,实现经济增收,使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吸引城里人进农家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真正把农家“小庭院”建成致富增收“后花园”。截至目前,甄家湾村共发展特色民宿15院、农家乐4户,休闲垂钓园1处,日接待游客400余人次,带动脱贫人口16人稳定就业,月增收2500元。

甄家园居民宿酒店

“庭院经济+特色种植”突出乡土乡韵乡愁,以盘活资源为突破口,将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创造了新的价值,将全村1150亩耕地流转到村集体,打造黄花菜示范种植基地和桑葚采摘体验园;同时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引导群众利用自家院落、房前屋后闲置用地发展庭院经济。一方面,帮助农户发展小田园、微菜园,种植香菜、油麦菜、黄花菜等时令蔬菜,不仅使农户实现“蔬菜自由”,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帮助农户发展特色果园、特色采摘园,种植葡萄、樱桃等特色水果,通过合理布局庭院生活区与种植采摘区,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产增收。近年来,全村共打造了210多块“微菜园”和“特色果园”,户均年增收1200余元。

桑葚采摘园

“庭院经济+特色作坊”

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思路”的模式,通过实施“归雁计划”,以“小切口”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引才留才用才的意识、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的“大变化”,鼓励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积极落实资金补贴、小额信贷、人才培训、消费帮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特色手工作坊,以古村落为平台,以传统手艺为纽带,将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起来,通过对酿酒、漏粉、布堆画、传统编筐等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将成品于古村落中展览销售,进一步扩宽群众增收渠道,让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让“指尖技艺”真正成为“指尖经济”,让村民家的“方寸院”成为带动增收的“致富园”。截至目前,打造成电商服务点1个、小超市2个、网红直播带货基地2个。

经验启示

乡村要振兴,农民必须富“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甄家湾村通过实施“归雁”计划,吸引了包括古村甄姐等多名能人返乡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局面。实践证明,人才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只有让他们在经济上有“甜头”,事业上才有“奔头”,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乡村要振兴,农村必须美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盼望,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甄家湾村将人居环境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返乡青年提供了优质的创业环境,激发了群众创新活力。实践证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了,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创业,让乡村更具人气。乡村要振兴,产业必须强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甄家湾村依托古村落优势资源,搭上了“文旅融合”和“庭院经济+”的快车,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助力群众持续增收。实践证明,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农村才能“活起来”。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