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安康市岚皋县民主镇枣树村通过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立足村域风貌特色,深挖乡村旅游潜力,打造了“客路故乡”农旅融合综合体,为游客带来了能够安放“诗与远方”的休闲体验;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发展新方向,让传统的农家小院成为了激发农村经济、文化活力的催化剂,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基本情况
枣树村辖5个村民小组605户1835人,全域面积2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枣树村在脱贫攻坚时期曾是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体量大,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枣树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统筹乡村旅游与乡村建设,以“乡愁”为牵引,鼓励支持农户发展具备旅游接待、特色美食、农旅体验功能的农旅小院,以“客路故乡”为名片推动“旅游+”发展,打造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客路故乡”农旅融合综合体,逐步走出了一条极具陕南特色的乡村建设“新路子”。
油菜花盛开下的枣树村“客路故乡”
主要做法及成效
以村容整洁为基础,在“净”字上出实招
围绕“净美岚皋”,聚焦“扫干净、摆整齐、清污淤”,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清脏”向“治乱”全面拓展。对标“千万工程”示范村考核体系,坚持“清、拆、建、管、规”五字方针,全村实施住房巩固提升210户,美化墙体1.5万平方米,入户路硬化4.1余公里,院坝硬化2474平方米,改造卫生厕所108个,打造“客路故乡”示范院落1处、示范户38户。将“河长、林长、田长、路长”纳入环境治理体系,包片到人,定岗定责,常态化管理,在保障农户居住舒适的同时避免了大拆大建和资金浪费,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庭院,推动人居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
正在开展和美庭院建设的枣树村“客路故乡”
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在“建”字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分类给予技术保障,实时督导通报进度,确保各项任务推得动、成效好。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范运作”为导向,围绕集中连片居住区进行整体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保留集中院落,集并空闲菜地,实施田园休闲等建设项目7个,打造出了乡村古树老井山花、石磨草屋篱笆的原生态风貌,累计投入1.2亿元推进全胜寨景区建设,配套修建污水管网、停车场、休闲设施、垃圾转运房等基础设施,村庄硬件设施全面提档升级,打造了整齐有序的乡村环境。
以群众增收为核心,在“融”字上创特色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地域风貌等村情实际,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按照“农户为主、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奖代补”的原则,强化产业融合,依托全胜寨景区资源,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以“葛家院子”为中心,创建一批布局设计协调美、居室整齐清洁美、庭院绿化景色美、特色饮食味道美、农耕文化体验美“五美庭院”,开发集群式农家乐、田园景观、生态渔业3个功能片区,通过“企业出资、集体出地、农民出力”的模式,招引全胜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9家,流转土地630余亩发展冬桃、草莓、陆基养鱼等特色产业,全村60%劳动力就地稳定务工,30%农户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
和美庭院配套的庭院经济“小荷花池”
以乡风文明为内涵,在“愁”字上求突破
坚持以乡愁符号为载体,激发乡村活力,推动乡村社会的文明发展。借助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乡愁文化”民俗活动,唤起乡村居民对乡土的热爱,增强其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大力宣传除陋树新、移风易俗相关要求和规定,发动村民自主参与议事、参与调解、参与建设、参与治理,让文明新风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真正走进群众视野、走入群众内心。开展“家训名篇诵读”文化主题活动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典型评选10余次,培树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25名,以正面典型为引领,激发主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体情绪转化为投身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动力,让群众在主题活动中感受“乡愁”魅力,涵养文明乡风。
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把方向
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属性和不可再生性,其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必须坚持由党委政府引导,以避免民间的破坏性建设和无序开发。枣树村持续强化“领头雁”工程建设,通过走访、宣传、动员、组织选举了新的支委成员,充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村两委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切实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力。坚持党支部书记主抓,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调动起来,形成“党政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民众受益”的良好格局。
制度保障固根基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站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派驻工作专班发挥在乡村旅游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专班带动建设、村庄主动清拆、党员群众参与决策的良好氛围,建立起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健全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把村里的决策和发展方向提前向村民征求意见,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各项重大事项的协商、决策、监督、公式等过程中,营造了干群齐心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
和美庭院配套的庭院经济“小菜园”
紧扣“乡愁”建家乡
枣树村紧扣群众思乡归乡建乡情节,按照“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点”的思路,狠抓“点”上吸引力和“面”上业态网,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以“乡愁”为牵引开展村庄规划编制。紧紧抓住农耕文化,以田园色调规范建筑风格,以老砖、老瓦、老古钟、老农具装扮家乡,以小菜园、石碾子、燕子窝粉饰家乡,让游客深切感受到村民集体记忆中的原生原貌,唤起游客心里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