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丨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红色聚能 擘画乡村振兴“照金样板”
来源: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5-09 16:05:04

编者按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全省第三批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9个典型案例中,产业振兴有15个;人才振兴有5个;文化振兴有8个;生态振兴有5个;组织振兴有7个;乡村建设有9个;村级案例有28个;镇级案例有8个;县级案例有13个,覆盖了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对49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推介,供全省各地参考和学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照金镇不负重托、奋勇拼搏,以红色聚能、绿色兴业,深情服务老区百姓,围绕红色教育高地建设推动全镇擘画成乡村振兴“照金样板”。

基本情况

照金镇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距耀州城区54公里,地处耀、淳、旬三区(县)交界处。照金是西北革命的摇篮,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镇域总面积214.3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7803人。近年来,按照“红色教育聚能聚力、绿色产业强镇富民”的思路,擘画了乡村振兴的“照金样板”。

照金镇全景

照金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国家卫生镇、省级园林城镇、省级生态城镇、省级卫生镇,入列全省经济发达镇,获得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照金精神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红色聚能锻造基层党建“黄金班底”

全镇上下以照金精神为引领,持续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统筹力、战斗力,实施了头雁导师帮带、雏雁培育工程,建立“一对一”帮带培养机制,为全镇9名村支部书记配备帮带导师,助力“头雁”干出实绩。精心储备培养后备干部29人,培育“雏雁”健康成长。立足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定位,发挥本土红色资源优势,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同步打造照金党建品牌,通过打造“先锋示范”“先锋资源”“先锋力量”“先锋赋能”“先锋领跑”“先锋动力”等六大“先锋”工程,照金镇机关45名党员组建3支“红色先锋队”,紧扣乡村振兴、红色旅游、便民服务等,实施党性锤炼、业务修炼、实践锻炼“三项计划”,选派8名相关专业背景的党员担任产业链链长,牵头解决技术、销售、运营等难题,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位于照金镇的陕甘边照金革命纪念馆

探索实施“党员+农旅发展”“党员+人居环境”“党员+文明实践”“党员+产业致富”“党员+平安法治”五项行动,抓细抓实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乡村振兴的“着眼点”和“重头戏”,把镇村党组织锻造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的“黄金班底”打造独具特色的先锋示范镇,助推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向更高品质迈进。

绿色兴业催生特色产业“破茧蝶变”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长中短结合、种养并举”的发展思路,全面建立健全全产业链和利益联结机制。翠山绿屏掩映处,乌篷帐下万菇开。位于照金镇尖坪村、北梁村的大型蘑菇、香菇种植基地内,庞大的出菇大棚一字排开,仅食用菌一项产业,年产值达到8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280人以上。

照金镇尖坪村蘑菇大棚

精准打造长中短结合的特色产业,全镇种植玉米1.4万亩,中药材1516亩,18个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建成芋园兔场、北梁羊场等6个规模化养殖基地,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造了以种植连翘、艾草、海棠等为主的6个种植示范区,建成日光温室大棚62座,打造以采摘休闲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圣源服饰、高山艾、连翘茶等8个社区工厂全部建成并投产运营。积极打造“互联网+电商助农”模式,与中国电信铜川公司合作,设立驻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推动景区内农特产品在“逛集网·照金商城”等平台上线销售,带动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其中高山艾产品销售,让“小艾草”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照金镇社区工厂

旅游主业不断丰富,溪山胜境景区投入运营,雷神夏训营、星空晚宴、薛家寨·溪山冰谷等成为新宠,彩虹亲子乐园、冰雪旅游等持续走热,研学游、党建游等精品项目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全年共接待游客4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2亿元。2023年全镇9个村集体经济收益605.02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4元。

一片丹心绘就山水幸福家园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照金视察提出了“让老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殷殷嘱托。照金镇聚焦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系统谋划布局,先后实施了高尔塬美丽村庄项目,北梁、芋园、高尔塬宜居农房改造项目,通过垃圾集中转运、巷道“白改黑”、雨污分流、坡屋面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各村都成功打造了一个美丽宜居的集中安置点,一批粉壁青瓦、宜居宜业的最美村落在照金星罗棋布,照金村被推荐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低保、大病保险等针对性帮扶措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镇新增就业286人,新增公益性岗位11人,62人享受“雨露计划”补贴18.6万元,为105户群众申请发放小额信贷466万元,多措并举全力筑牢防返贫底线。建成全国首座以红色教育为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围绕群众文化需求,先后开展“我们的中国梦·党的声音进万家”“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二颂药王”古庙会等文化惠民活动,照金村红色文化宣传队、喜洋洋秧歌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力量相继壮大。

游客参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表彰为省级示范所。持续深化“平安照金”建设,积极发挥调委会、治保会等自治力量,加大矛盾纠纷调处。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坐班接访、带案下访制度,着力推动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受理办结12345便民热线交办单120余件。顺利完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中国—中亚峰会等重要活动重要节点的安保维稳工作,通过扎实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保证了全镇进京、赴省、到市区的零上访。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完成镇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突出信访接待、司法调解等工作多元联动,确保全镇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八五”普法有序推进,司法调解成效明显,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100%。近年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全镇社会稳定持续可控。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