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堰古梯田:移民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的印记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4-07-18 09:58:04

凤堰古梯田(资料照片)。 汉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董剑南

位于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的凤堰古梯田,犹如一幅铺展在秦巴山区的壮美画卷,四时风光不同,人们的体验也不同。在这里,人们可以春游金色花海,夏观水田插秧,秋闻稻花飘香,冬听雪落村庄。

7月12日,记者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只见成片的梯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梯田“绣”在山梁上,村庄“嵌”在梯田中。

凤堰古梯田由凤江梯田、东河梯田和堰坪梯田3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2万亩,是秦巴山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历经数百年,凤堰古梯田土地依然肥沃。它见证了南北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展现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智慧。

“凤堰古梯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独特地形地貌,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的高效利用。”汉阴县水利局工程师李权兵说,梯田依山就势沿等高线修建,不大面积开挖,不破坏山体,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

梯田的水从何而来?李权兵介绍,凤堰地区山高坡陡、植被茂密,涵养了大量水源。当地群众利用自然落差,将山顶上的泉水和山涧里的溪流引入梯田,并在适当位置修筑堰渠和塘坝。“渠、溪、田、塘”构成了完备的梯田灌溉系统,实现了逐级自流灌溉,保证了梯田的灌溉水源。不少古代水利灌溉工程至今仍在使用。

梯田周边还保存着明清两代大量的碑石遗存和古遗址、古村落,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水灌溉、农业耕作技术的演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2012年,以移民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移民生态博物馆——汉阴县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正式开放。

“区别于传统的博物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以古梯田为‘展品’、以自然山水为‘展厅’,形成了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的开放式景区。”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馆长兰宗说,凤堰古梯田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藏着古人的智慧,是移民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的印记。

位于漩涡镇茨沟村的吴家花屋是典型的湘派建筑,前后飞檐滴水,正房雕梁画栋,因院内百花荟萃得名“吴家花屋”。

“吴家花屋由吴氏移民第三代后人修建,是极具代表性的湘派府第式建筑,对于了解和研究陕南移民文化、农耕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讲解员韩亚丽说,近年来,当地加强了对凤堰古梯田周边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还在吴家花屋、冯家堡子内建成了全方位展示移民文化和农耕文化发展脉络的展馆,吸引游客参观学习。

“除了能欣赏凤堰古梯田秀美的自然风光,孩子们还能了解农耕文化,我们不虚此行。”西安游客冯永强说。

这些年,当地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凤堰古梯田发展起生态农业和稻油轮作,实现连年稳产。立足古梯田绿色、生态、富硒等优势,漩涡镇堰坪村生态种植农场负责人杨明荣带动40余户农户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了堰坪富硒大米品牌。

“现在每公斤有机大米能卖20多元,百年古梯田和良好的生态就是我们最‘亮’的品牌。”杨明荣说。

随着凤堰古梯田知名度不断提升,每逢节假日,前来休闲观光、度假康养、摄影写生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在维护古梯田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举办系列文旅体活动,不断丰富餐饮、民宿、露营等旅游业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

走进位于堰坪村的花栖玥民宿,记者看到,屋内是简洁精致的现代陈设,窗外是群山环抱的云海梯田。“民宿自去年6月运营以来,在节假日常常是‘一房难求’。我们正在建设酒吧、咖啡厅等区域,让游客拥有更加多元的体验。”该民宿管家成仲庭说。

堰坪村村民吴裕露早年在外地务工,前不久入职花栖玥民宿,负责民宿内的保洁工作。“这里离家就几分钟路程,照顾老人和孩子都很方便,我感到很满足。”吴裕露说。

2021年11月,汉阴凤堰稻作梯田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今年4月,汉阴凤堰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

“我们将不断提升凤堰古梯田保护和利用水平,讲好凤堰古梯田的故事,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古梯田焕发新活力。”兰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