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黄龙县农业生产“托管”铺就乡村振兴发展路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3-05-29 09:35:45

依托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黄龙县机械化收割助力玉米生产降本增效(资料照片)。 黄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陈宏江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建虎

黄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杨越

夏日时节,万物蓬勃生长,黄龙县的旱塬上,绿意正浓。

5月25日,在黄龙县界头庙镇界头庙村,绿油油的玉米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正孕育着新的丰收。

界头庙镇是黄龙县玉米主产区,也是黄龙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的示范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作为典型的农业县,2022年以来,黄龙县试点开展以粮食、油料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明确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托管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截至目前,黄龙县实施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6.56万亩,覆盖群众1949户。

规模经营守护粮食安全

“他们在地里干,我在地头看。”今年春耕时,在界头庙镇界头庙村,家里有100亩地的王长路做起了“甩手掌柜”。

为啥?

“土地托管后,田有人耕,地有人种。合作社的大机械翻得深、耕得到位。”63岁的王长路笑着说,自己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老了,种不动了,可地不能荒了。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些地方出现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现象。

在地广人稀的黄龙县,一家一户传统型的小农生产已经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是个新思路。

界头庙镇是黄龙县耕地面积最大的镇。去年,界头庙镇在界头庙村试点成立黄龙县坤塬农机合作社,统一开展规模化机械作业,推行生产环节全托管的“保姆式”服务和关键环节托管的“菜单式”服务。

土地托管了,放心省心。

当过村医的王长路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的100亩玉米地,托管费用1.23万元,除去农资等支出外,净收入13.5万元。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谁来种地?关键在农民。

“托管后,合作社可以统一调度,实现农机连片作业,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界头庙镇党委副书记齐行斌说。

三岔镇四条梁村村民曹福忙家有50多亩地。他说,土地托管后,种玉米的成本降低了,亩产和产出效益却更高了。

如何种好地?机械化是关键。

旋耕机、播种机、拖拉机、秸秆粉碎机……在四条梁村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120多台(件)各类农业配套机具一应俱全。

合作社理事长任海平介绍,在玉米生产环节,这些农机具可提供深松犁地、旋地整地、施肥播种、化除喷防、收割收获、秸秆还田、收购仓储等服务。

2023年陕西省委一号文件中提出,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其中,“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规模化经营”是重要举措。

黄龙县委常委、副县长曹增俊表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开展科学种植,能稳住粮食种植面积,也能有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推动农作物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生产找托管,农民增收地增产。”当前,黄龙县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呈现出“愿意托、专业干、规范做、效益增”的局面。

2022年,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了5600亩土地。任海平欣喜地表示,今年要继续加油干!

模式优化保障健康发展

正值托管服务签约季,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不大的办公室里,不时有村民前来咨询托管合同续签事宜。

“去年的玉米粒大饱满,收成很好。新式收割机采收快,能保证颗粒归仓。”村民曹福忙竖起大拇指点赞,“今年还想续签。”

“今年大家的积极性还是很高。我们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明确作业内容、作业面积、作业价格等,按照合同约定条款,进行各环节服务。”任海平说。

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此前一直从事耕种收割等农机作业,年作业能力4万亩。转型做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后,该合作社与当地村集体“联姻”,有了稳定服务对象,不再去周边县区长途作业,效率提高,利润增加。

农业社会化服务,选好托管模式是关键。

黄龙县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多方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1+1+N”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已形成村集体自主经营、“村集体+农户”合作运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合作运营三种模式。截至目前,黄龙县共遴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3家。

黄龙县坤塬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马俊明表示,各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运营模式,确保各项服务顺利开展。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同时,科技也为托管注入了信息化力量。

4月11日,西安富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李宝鹏正在检修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部分机械的监测设备。他告诉记者,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平台数据“云上共享”,实现作业轨迹、耕作质量、服务效果全程实时监测,确保田间作业质量,实现标准化作业,保障粮食生产水平和安全。

“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农机手队伍也十分必要。”黄龙县农业农村局农经站工作人员刘玉军表示,各家合作社采取规范化聘任制和专业化培训制,吸纳操作老练懂维修的农机手,开展岗前培训,实现统一作业标准、防治标准和管理标准。

35岁的界头庙村村民徐长松是坤塬农机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也是一名农机手。“家里的100多亩地托管后,我专心做好农机手,不出远门就把钱挣了。”徐长松说。

利益联结释放带动效应

村集体收入从零发展到36万元,界头庙村仅用了一年。

灵活运用经营模式,界头庙村仅合作社自主运营一项,就实现村集体纯收入31.54万元。

“蛋糕”有了,该怎么分?

“根据合作社制定的《分红方案》,我们按照4︰4︰2的比例,用于全体村民分红、村集体积累和村干部激励奖励。”马俊明表示,村集体增收了,大家发展信心更足了。经营收入与村干部待遇挂钩,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界头庙村75岁的村民李连科丧失劳动能力,其20多亩地托管后年收入2.6万多元。此外,还能获得村集体分红。

在黄龙县,不少像李连科一样的老人,真正实现了“以地养老”。

在三岔镇,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与三岔村、长石头村及四条梁村的村集体合作,收益按照7︰3比例分红。合作社每亩地利润40元,村集体每亩18元,三个村合计收入10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维护。

“托管解放了双手,不用拴在土地上。”王长路打心底里叫好。作为村医的他,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守护群众健康奔忙。

58岁的黄春明是四条梁村会计,管理180亩玉米地让他分身乏术。“四条梁村集体经济发展好、村办企业多,账务繁杂,马虎不得。”黄春明说,土地托管后,自己有更多精力用在村级事务上,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作贡献。

土地托管后,群众有更多的精力发展苹果、核桃、药材、中蜂等产业。各试点村还建立富余劳动力台账,由村集体根据个人特长,定向输送至酒店宾馆、工程项目、产业基地等进行务工,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优化家庭收入结构。

自家的土地被托管后,66岁的梁春英在四条梁村核桃深加工厂上班。他说:“地里的苦活重活交给机器干。我到工厂包装产品,收入增加了,人反而轻松了。”

“现在政府抓粮有抓手,农户放心托管土地,服务组织全力抓增产,村集体有稳定收入,农民有多元收入,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的带动效应得到充分释放。”曹增俊说,今后黄龙将继续深化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在托管内容和领域上下功夫,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全产业链发展……

芒种将至,农事更忙,黄龙大地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李学迎: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制度保障不断健全,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特困群体兜底保障不断强化。但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强化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依然值得关注。[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