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高会创办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主办部委和陕西省的通力合作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在汇聚展示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普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化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30年来,我们始终坚守三农初心,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惠及亿万农民群众。杨凌农高会坚持把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渴望需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价值追求,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科技力量。累计展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适用技术和项目超过19万项,吸引全国各地3300多万农民群众前来“淘宝”“取经”,推动1.2万项科技成果和技术传播到田间地头。组织3000多名农科专家面对面开展科技讲座和咨询服务,累计培训农民群众60万人次。“云上农高会”、“强农”APP、农业科技报数字报等新媒介,常年屏对屏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线上浏览量突破5亿人次。杨凌全域田间推广展直观集成示范“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协同应用场景,300多项技术标准和生产模式被广泛推广到农业生产一线,真正将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探索形成了大学、科特派、产业链企业等“六种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国18个省(区)布局建成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辐射上亿群众发展“小木耳大产业”等特色产业,富裕千家万户,形成了科技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良好机制,助推苹果、猕猴桃、奶山羊、鲜食红枣、花椒产业成为“五个全国第一”,支撑形成苹果、设施农业、畜牧业、葡萄等“世界级”产业,推广秦川牛、莎能奶山羊带动了西部地区畜牧产业化发展,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累计推广效益达2370亿元。搭建了全国性乡村振兴交流展示和互学互鉴平台,“农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生态宜居村镇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改厕等500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和技术产品,被广泛推广到西部地区。
3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农业重大战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杨凌示范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杨凌农高会是汇聚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大平台,始终把服务国家农业重大战略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将杨凌培育出的1100多个新品种通过农高会推广到23个省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六次更新换代,四次由杨凌品种主导,粮食作物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1亿亩左右,杂交油菜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一。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集中展示推广转化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最新研究成果,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了科技支撑,助推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由34%提高到65%以上,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入黄泥沙量从每年16亿吨降至2亿吨,有效改善了黄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条件。围绕降低农业领域生物安全风险,首创并构建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体系,使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降低51%,每年挽回小麦损失40亿斤。研究建立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体系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防治面积累计达1.08亿亩次,减少小麦损失46亿斤。苹果树腐烂病防控技术体系和猕猴桃溃疡病“三位一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覆盖全国70%果区,平均防效超85%,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力促农业科技拔尖筑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杨凌农高会搭建了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交流探讨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农业科学议题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着眼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累计发布最新前沿科技成果和专利1.26万个,引领带动杨凌示范区在小麦基因组学、植物病理学、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生态环境修复等基础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农学专业位列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首,49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参与完成的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图谱研究成果入选201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着眼强化国家农业战略人才储备,助推杨凌聚集了7000多名农科教人才,其中两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86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三秦学者等人才193人次。评选“后稷奖”3370项,催生创新创业团队1118个,114个团队发展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着眼搭建农业现代化平台,累计创建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123个,构建了由9个国家级和8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组成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成国家级植物品种权交易、农业技术转移、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牵头发起多个全国创新战略联盟,集聚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近百家。
30年来,我们始终锚定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平台窗口作用凸显。杨凌农高会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国际农业会客厅”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先后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累计吸引近2000家境外涉农企业参展参会,展示交流最新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3万多项。联合建立了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中加旱作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英绿色农业中心、中日杜仲研究所等13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实施合作项目130多项。创建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吸引来自丝路沿线18个国家95个科教机构和企业加盟,成为农业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举办中国—加拿大—以色列农业合作创新会议、中美农业科技合作会议、上合组织农业部长会议、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议、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中国同非洲之角国家农业合作会议、全球土壤侵蚀研究高层论坛、全球土壤健康论坛、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等500多场次高规格、高层次国际交流活动。2019年以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倡议,建成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开启了上合组织框架下农业领域合作交流的新纪元,举办重大多边活动37场次,实施科研联合项目22项,为上合组织国家培养博士300名、培训农业官员和专家3.6万人次,建成10个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传播110多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今年杨凌农高会首次走出国门,同期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展区,展会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建成农业特色鲜明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形成70多项制度创新案例,俄罗斯联邦总商会、乌兹别克斯坦商品原料交易所等一批商协会机构落地杨凌,小麦面粉、葵花油等进口商品热销全国,陕西苹果、茶叶等30多种特色农产品远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