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种植模式 陕西农垦的“种粮经”
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石永波时间:2023-06-19 16:40:53

近年来,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管”,探索创新种植模式,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5万亩小麦开始集中收割。图为6月11日,陕西省农垦集团朝邑农场小麦收获现场。 通讯员 杨磊摄

6月8日,记者走进省农垦集团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金色的麦田。一阵风吹过,涌动起金色波浪,层层叠叠荡向远方。田间道路宽阔平坦,灌溉沟渠平整美观、交织相连。

近年来,省农垦集团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以优质粮食产业为主业,扩面积、提单产,推广集成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粮食生产三年跨出三大步,迈上新台阶:夏粮小麦面积从8.12万亩扩大到15万亩,平均亩产从402.3公斤提高到451.1公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藏粮于“地”打基础

在关中平原东部粮食主产区,省农垦集团15万亩优质小麦长势喜人。一簇簇饱满的麦穗沉甸甸地弯着腰在风中摇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省农垦集团坚持在做好“土地文章”上下功夫,深挖耕地潜力。集团公司副总刘敏会说:“我们严控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万亩。在此基础上,加大灌溉排水、田块整治、田间道路、农田电网及农田防护等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土壤改良提升行动,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千方百计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对内把沙苑农场2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成示范样板,对外支持陕垦农业建设公司在神木、靖边两地实施6689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国有资本收益金和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支持,快速恢复朝邑农场和沙苑农场因洪涝损毁的农田基础设施,先后平整土地2300亩、改良土壤2万亩、新建渠道20577米,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能力不退化。”

■ 藏粮于“技”抓关键

“这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沙苑农场副场长陈新胜指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麦田自豪地说,“今年,农场种植小麦9万亩,是近年来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我们选择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推广宽幅沟播、水肥一体化高产集成等技术,开展病虫灾害防治,小麦长势为历年来的最高水平。”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赋能作用,省农垦集团紧扣“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增产增效并重、防灾减灾统筹”,多措并举为粮食高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粮安天下,种为根基。“我们以农垦集团四大农场和华阴制种基地为核心区,建立6万亩标准化小麦、大豆种子生产基地,助推华阴市成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为农垦集团粮食连年稳产丰产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作物新品种11个,独家经营新品种近30个,年可提供优质良种2.5万吨,能满足全省200万亩小麦大豆用种需求。”陕垦大华种业负责人吕宏飞告诉记者。

为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省农垦集团还邀请中科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科研院所教授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转基因耐热耐旱玉米种子研究、大豆品种研发等方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并举办农垦大讲堂科技培训等活动,提升粮食整体栽培技术水平。

■ 藏粮于“管”强示范

“我们利用现代无人机技术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治,完成小麦‘一喷三防’等作业10余万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朝邑农场农机大院内,一台台大型农机整装待发,该农场总经理雷建利说,“最近,我们积极调配夏收夏播农业机械,检修维护各种农业机械200多台(套),新购置2台凯斯4099大型联合收割机并对操作员进行专业培训,根据麦子成熟情况和今年多雨的特殊天气,随时投入到‘三夏’生产中,把粮食抢收回来。”

在华阴农场“吨粮田”创建区的麦田里,华阴农场农业公司经理黄晓宏讲述他的“种植经”:“小麦要高产,关键要靠管,既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还要‘藏粮于管、藏粮于服’。”据介绍,华阴农场创新种植模式,激活机制体制,调整分配制度,形成了一套新模式。黄晓宏团队种植7000多亩小麦,将个人收益同粮食产量挂钩,夯实责任,精细管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主动性。

近年来,省农垦集团坚持政企协同、垦地合作、共赢发展,与渭南一市五县达成粮食规模化生产战略合作,以市场化为导向,联结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挖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荔农场与合阳金丰公社“双社”探索深度合作,沙苑农场与央企融通公司合作种粮,华阴农场开创“农垦+村级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种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朝邑农场粮食产业强镇项目联农带农促进粮食生产、烘干、加工、仓储、物流、贸易一条龙发展。所属农建公司与北大荒农垦兴凯湖农场开展米业收储贸易累计17万吨,为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开辟了新路径。

今年夏收期间,面对降水造成的不利影响,省农垦集团调动一切力量积极应对,紧盯“割、晒、保、收”等关键环节,采取超常举措争分夺秒抢晴收割,实现“龙口夺粮”。该集团优先收割种用小麦,抢种保种,用足用好烘干设备和各类场所及时烘干晾晒小麦,确保不再造成新的损失;同时分作物制定夏播计划,落实夏播关键措施,以秋补夏,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夏播应播尽播,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保证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

记者 吴莎莎 肖倩 通讯员 王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