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郝春侠的每一天,都是从苹果园开始的。
“每天走出家门就直奔村里的苹果园,看看果子的袋有没有套好、树有没有浇足水。”郝春侠说。
但这一路,她的情绪并不高。
前年,村里新栽的好多苹果树都得了“花脸病”,结的果不但畸形、个头小,表面还有不同颜色的锈状斑点。去年,村里给这些患病果苗嫁接了新品种,治疗结果只能等到今年9月苹果成熟后才见分晓。“心里真的没底,站在苹果园里就犯愁,害怕结果不好让全村人蒙受损失。”郝春侠说。
面对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西古庄村的群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春侠说不清这是她的婆家人,还是她记挂在心的亲人。
自从1992年嫁到西古庄村,郝春侠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她把家安在这里,扎根在这里,也把热情洒向这里。她让村里72户288人彻底告别了土窑洞,住上了新房;建成一座人畜饮水站,解决了全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修建村文化广场,建设村阵地;建起1600多亩苹果园,还成立了苹果专业合作社,让村民们有房住、有钱赚。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22年前郝春侠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时的承诺。
那时,背靠文王山、住在深山里的西古庄村村民,喝的是土窖水,走的是羊肠道,种的是坡耕地。“许多人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粮食经常是借着吃、打下还。”郝春侠说。那时的她就搞养殖产业,几年下来,家里的日子已是红红火火,她也成为邻里称赞的“巧媳妇”。
2000年8月,正值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郝春侠的能力得到群众的认可,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年,28岁的她是全村最年轻的党员。
“要致富,先修路,得先把通村路修好,把住在危房里的群众搬出来。”郝春侠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铺路。
通往西古庄村的进村路长6.5公里,在山间延伸,是村里群众出入的唯一通道。早先,这路是黄土路,坑坑洼洼,下雨后更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2001年开始,每到冬季农闲时,郝春侠就动员并带领村里的精壮劳动力从山上拉石头铺路。每年修2个月,到2004年,进村路从黄土路变成石头路,虽然不够平整,但无论下雨下雪,群众都能顺畅出行。
2005年和2006年,郝春侠又分别争取到了砂石路项目和通村路政策。“我们村的路修成水泥路后,来这收苹果的客商也就多了,苹果能卖得上价钱了。当时周围的村民都羡慕我们。”西古庄村村民孟菊侠回忆说。
大多数群众只知道郝春侠是能人,她了解群众的困难,并且有办法解决村里最紧迫的事,但其中的辛酸,只有郝春侠自己知道。为了争取到项目和政策,郝春侠骑摩托车到镇上,再从镇上搭班车往县里跑,事情办不成就住20元一晚的招待所,一直到事情有进展。
“一开始肯定是被拒绝的情况多,但自己要有勇气和信心,不能轻易被打败。”郝春侠一直觉得自己是为全村的群众奔忙,心里有底气。
为了拓宽苹果的销售渠道,郝春侠出镜直播带货,还动员从西古庄村走出去的年轻人在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通过线上渠道,打出“溪谷庄”苹果品牌,吸引更多客商关注村里的苹果。
因为有了前年“花脸病”苹果的教训,郝春侠正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紧找到有效的“治病”方法,让果树结出个大多汁脆甜的苹果,另一方面建有机肥加工厂,给果树施本村自产的有机肥,提升管护水平,将西古庄村苹果的数量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
今年50岁的郝春侠很瘦很精干,走起路来很轻盈。因为肩上扛着全村800多人的生活和希望,她说她得走得慢一点、稳一点,得步步坚实。
记者 李羽佳 实习生 李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