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麦收后 秸秆处理有了新“解法”
来源:央视三农微信公众号编辑:石永波时间:2025-06-17 17:15:13

全国夏粮麦收接近尾声,又到了要面对“秸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时候。相比过去,各地采取“一刀切”全面禁止焚烧秸秆的做法,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具体如何理解这一政策,自家农田里的废弃秸秆能不能烧?怎么烧?

“精准”二字是关键

与过去大面积、无序的焚烧不同,文件强调采用“疏”与“堵”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分作物、分区域进行有序焚烧,在一些偏远且人口稀少的地区,在做好充分的安全措施和严谨的环保评估之后,考虑在科学管控下进行焚烧。并且在焚烧过程中,严格控制火势大小以及烟雾排放情况,确保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等。

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黑龙江省农学会理事长韩贵清建议:首先,要划分一定的区域,例如交通要道附近可以通过错时焚烧来避免烟雾对交通的影响。其次,要通过县、乡、村有组织地分片焚烧。特别是那些偏远且远离道路的区域,焚烧后不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还能起到肥田、提高地温、灭除病虫草害的作用。此外,农业农村部门和科技部门应组织焚烧,同时鼓励企业家将农民的秸秆集中起来,进行综合利用。

秸秆“肥料化”利用

例如,今年四川自贡市在推进秸秆露天焚烧的精准管控工作时,按照“交叉烧、午间烧”的原则,综合考虑风向、风速、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采取分区、分批、分时组织计划等措施有序开展秸秆烧除工作。并运用无人机、高空瞭望等科技设备,对非烧除区域和非烧除时段出现的露天火点进行全方位巡查。一旦发现违规露天火点,能够第一时间将其扑灭,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和教育。截至目前,自贡市已陆续处置15.75%的存量秸秆。

“综合利用”是长远之计

对于不适合焚烧秸秆的地方,又该如何处理呢?以全国小麦第一种植大县——河南滑县为例,全国劳动模范、当地种粮大户杜焕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河南夏收时间紧、任务重,收完冬小麦还要种夏玉米,所以并不适合焚烧秸秆,放开焚烧可能更适合东北、内蒙古等一年一熟作物的地区。

自2021年起,杜焕永采用种养一体化的模式,通过机械化回收玉米秸秆,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发酵处理成黄贮饲草,羊粪发酵后还田,形成了生态循环。这样一来,玉米秸秆“变废为宝”,既实现了秸秆的循环再利用,又解决了饲料紧缺的问题,还美化了人居环境,带动不少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一套综合利用废弃秸秆、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的成功模式。

目前,各地麦收工作已近尾声。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政策要求不同,大家还是要以本地区的实际规定为准。新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好事,但要真正落实好,还需要因地制宜、加快探索相关规则、进一步明确实施细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尊重农民需求、解决实际困难才是最佳解决方案。


新视点

专题推荐

专家有观点

  • 陈发虎:保护秦岭生态 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商洛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价值转化成势见效,“中国康养之都”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5月25日,来自全国的10位院士专家齐聚商洛,为秦岭生态保护建言献策。记者就秦岭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等话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详细]

学政策

买特产